广州城隍庙的历史沿革

2020-07-14 旅游 92阅读

广州城隍庙始建于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是明清时岭南最大城隍庙。但广州博物馆馆长程存洁认为,其实早在唐代中期以前,广州就应该有城隍庙了,唐代《通典》中有它的相关记载。
广州城隍庙在明清时最为兴盛,甚至在一些外国人的日志里都描写过当时的盛况。广州博物馆收到了1882年至1885年期间,一个美国水手Jay在广州游览时所写的日记,其中他记录了当时颇为风靡的“广州一日游”路线:从沙面到越秀山“镇海楼”,然后下山再到城隍庙和广州贡院。
而广州城隍庙当年盛景,也记录在清代著名广东画家苏六朋笔下。这位顺德籍画家最初到广州定居时,就在城隍庙前设摊卖画,他的画中所记载的城隍庙大殿,面阔近二十五米、进深五间二十余米,柱高九米,门前车马喧阗,一派繁华景象。
广州城隍庙位于中山四路忠佑大街内的广州城隍庙始建于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是明清时岭南最大城隍庙,现存的城隍庙乃清代重建,仅余大殿与拜亭。1993年被列为广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广州对城隍庙最早的记载是在唐朝,有个叫崔炜的读书人进入赵佗之墓,遇到羊城使者的神人,归来后谒见城隍神,见其貌与羊城使者相同,于是备酒肴祭祀,并扩建了城隍庙。地方长官都要拜谒地方神,广州府的城隍由于是受省级长官拜谒,地位于是比本省其他府城城隍的高,庙自然也建得更为高大了,有仪门、中门、拜亭、大殿、廊庑等,到了清雍正年间,广州府城隍升格为管辖全省的都城隍,广州府城隍庙升格为广东的都城隍庙。只可惜1920年拆庙建街时,只拆剩现有的大殿和拜亭。
到了清嘉道年间,广州城隍庙盛极一时,它的盛况又被记录在阮元所修的《广东通志》中。当时,城隍庙附近还有关帝庙,林木繁多,地处高坡,向称“禺山”。于是有了清代羊城八景中的“孤兀禺山”。只是后来高坡逐渐被削平,周围被街道楼房围拢,关帝庙没有了,禺山书院没有了,只剩下城隍庙形单影只。
2009年6月2日上午,张广宁一行在检查了中山四路城隍庙的修复情况后,张广宁要求将城隍庙与南越王宫署古迹进行连片规划和保护,珍惜寺庙道观等古迹所沉淀的城市历史,要保护好、利用好、管理好广州的历史文化遗产,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重现城隍庙的历史风貌,周边环境也要同步整治,与城隍庙建筑风格保持协调,给广州增加一个“和谐的平台”。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