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是可知论: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如果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即思维不能正确反映存在的,就是不可知论。
可知论的观点:
1、们的感官所感知,为思维所把握。意识作为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即人脑的机能和属性,具有反映客观存在的本性。
2、人们对客观存在的认识从实践中产生,实践检验认识的正确性并纠正不正确的认识而获得正确的认识。
3、在一定阶段上,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但在人类世代的连续系列中,在社会实践的发展中,人的认识能力又是无限的,一切尚未被认识的事物终究会被认识。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不存在不能认识之物。
扩展资料:
不可知论在“限定”人类知识疆界的同时指出了这种要求的不合理性。这样,就促使近代哲学认识论由研究“科学认识论”向“哲学认识论”的转换。
这种转换带来的直接后果有2个:
1、必须对科学与哲学划界,让其各自完成自己应当完成的使命;
2、必须以辩证的思维方式取代孤立、静止、片面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否则,人们将无法解释不可知论从逻辑上已经证明是正确的结论:人类知识具有相对性、暂时性、非绝对真理性的特征。近代意义的辩证法就是从这一点出发的。
不可知论在当代哲学中也得到某种响应。不可知论反对先验真理论,强调必须依赖实证经验才能获得客观有效性的知识,强调必须关注当下现实的存在状态才能获得知识。这些思想对当代实证主义、语言分析哲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同时,不可知论限定人类理智能力活动的界限,暗示应当以不同于自然科学方法的方法研究人类自身存在的意义,这对当代人文主义哲学的影响也是不容低估的。
当然,不可知论的错误,不可忽视其破坏性、否定性的消极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可知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不可知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