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40年代,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位名叫西塞尔·斯托克的科学研究工作者,发明了一种所谓“朝霞彩色电影”。影片专门放映美丽的朝霞,并且配以轻松愉快的音乐。一些对生活失去信心的忧郁病人,看过这样的电影后,改变了垂头丧气、情绪低沉的消极态度,变成精神振奋、生气勃勃,并成为重新对生活充满希望、乐观的人。这个事例,足以说明“色彩”能够成为一种心理疗法。
一、色彩对情绪的影响
你相信吗?色彩可以影响人的情绪。西方《色彩心理学》一类书籍里写道:红色有刺激胃口的作用,可以提高食欲;赭石色可使低血压者提高血压;冷色可使激动的人宁静;橙色、黄色可使神经衰弱的人振奋;浅蓝色给人以凉爽的感觉,可帮助退烧;紫色可使孕妇感到镇定……这些说法,都是经过实验证实了的结论,言之有据,并非一派“胡言乱语”。
二、色彩疗法
下面,再谈谈“色彩疗法”是怎样诞生和发展的,“色彩疗法”的疗效作用又表现在哪些地方。
把色彩正式地应用在心理治疗上,大约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欧洲的一些战地医生,由于苦于找不出医治在战争中导致神经病的治疗方法,于是开始研究把病房涂抹成各种不同的颜色,“色彩疗法”就是这样地诞生了。
后来,相继地有很多医生,重复试验应用这种疗法。比如,有一位名叫潘赞的医生,他配置了几间有彩色的墙壁、窗户和家具的房间,而后把一个心情苦闷、沉默寡言的患有忧郁病的患者,关进一间以红色为基调的房间3个小时。结果病人走出这个房间后,竟然变得心情愉快,谈笑风生。这位病人情绪变化的原因,就是因为红色可以刺激情绪,加速肌肉反应,增高血压,使人感到温暖、力量和希望。因为光明的太阳、沸腾的热血、熊熊的烈火都是红色的。
为什么色彩能够帮助治疗心理疾病,促进心理健康呢?简单来说,色彩所反射出来的光线和X光线、放射性辐射一样,都是各种波长的电磁波,对人脑可以引起种种反应,于是产生疗效。红色为什么能促进血液循环?绿色为什么能促进血液平缓?原因就是由于这两种颜色的电磁波的波长不一样(红色波长700纳米、绿色波长510纳米),于是人脑对它们的反应也不一样。
另外,当人们接受不同颜色的刺激后,就能使内分泌活动发生变化,使下丘脑发出“指令”,减缓或增强肾上腺激素的分泌,使心脏收缩相应地减缓、减弱或者相反地加速、加强,于是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比如,国外有人研究证实,让一个正在发怒的人观看粉红色,那么,他的心脏由于不能产生所需要的足够强度的收缩,使他的肌肉放松,精神镇静,怒气就发不出来了。当然,如果让他长久地居住在粉红色的房间里,那样一来,他的内分泌系统就会产生某种不平衡,抑制发怒的效应会逐渐消失掉。这就是说,好似“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那样,对粉红色的刺激疲沓了,“不灵”了。这一点,也是需要注意的。
三、色彩心理的其他应用
近几年来,国外新兴了一门学科叫做“色彩管理学”,对于工厂、机关、学校、医院、礼堂、住宅的室内外色彩,是怎么样地影响人们的情绪,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另外,还有一门新的现代边缘学科,叫做“技术美学”,在国外也很盛行。它把美学原理应用于生产技术的领域,使美学和技术相结合。技术美学的统计资料表明,在生产工具上涂上适宜的色彩,可以提高劳动效率2%~4%。这些都说明,色彩疗法对于保持心理健康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青年朋友要学点“色彩学”的知识。正像日本色彩心理学研究专家松冈武写的那本书的副标题那样,你应该学会用色彩来探求、寻找、捕捉、欣赏我们生活着的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世界,是绚丽多彩的世界,它用你数不清的色彩来影响你的视觉,从而引起你种种不同的情绪感受。
歌德,这位19世纪德国伟大作家和诗人,在他50岁创作诗剧《浮士德》的时候,对自然界的色彩现象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观察,在1810年出版了富有文学趣味的《色彩学》。他这本书直到现在,还被现代生理心理学家们给予高度的评价。
歌德在研究色彩学的时候,跑了许多地方。比如,冬季爬上阴森寒冷的哈尔兹山顶,俯瞰落日前后积雪的景色;黄昏时走进打铁铺,观看烧红的铁块在头底下迸发着火花的现象等。这些,对陶冶歌德的情操,美化他的心灵,创作出感人的诗剧《浮士德》,起到了潜移默化的精神作用。
让我们学习歌德热爱色彩、研究色彩的精神吧。在色彩学知识的帮助下,美化我们的心灵,促使心理更加健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