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你对文化全球化内容与实质的理解

2020-06-17 财经 275阅读
摘要:文化全球化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和观念全球化,具有客观必然性、历史动态性和全面开发性的特征。
文化民族化和文化全球化是一对矛盾,对于文化民族化,人们比较认同,但对于文化全球化,人们的歧见颇多,因此,有必要在此强调说明。
一、文化全球化的含义
文化全球化亦可简称 “全球化”,是指在全球经济、政治、观念的交流、交换、交往日益发展的情势下,世界各国之间在经济、政治、观念等诸多领域内不断加强合作,形成了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共同行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及其趋势。全球化本质上是超越任何民族、地域、国家制度的限制,使人类活动越来越高度社会化的历史过程。
二、文化全球化的内容
文化全球化的内容十分复杂,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基本方面:
(一)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文化全球化的基础、动力、主导方面和最主要的内容,它是指各种物质文化生产要素或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流动以实现生产要素或资源的最佳配置,最终形成投资、生产、贸易、市场、金融全球化的过程。其具体内容包括:第一、生产全球化。从20世纪以来,由于科技革命和科技创新的推动,各种生产要素大规模、全方位地跨国界流动和配置,在全球化范围内的国际分工进一步分化、细化和体系化,从而使全球的生产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而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生产活动,仅仅是构成全球生产整体的一部分。第二,金融全球化。“二战”结束以后,受市场需求和投资利益的驱动,大量的货币在发行国之外广泛流通,国际金融资本的巨量积累和高速流动促进了国际金融组织的形成与发展,国际货币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在国际金融合作与协调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国际金融市场形成并对各国金融形势产生着愈来愈大的影响。第三,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谓“跨国公司”,是指在本国设立总部,而在其他国家广泛地设立分支机构,进行跨国越国界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国际性特大企业。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跨国公司日益成为国际经济领域里的支配力量,从而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因此,美国著名学者索罗斯将经济全球化定义为:资本的自由流动和全球金融市场及跨国公司对各国经济日益加强的支配。第四,世界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当代世界内市场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统一大市场,其重要特征是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并日益融入国际统一市场之中,各国的国内市场已经成为世界统一大市场的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国际贸易组织的形成并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发挥组织者和领导者的作用。世界贸易的规模急剧扩大、市场规则的全球统一、市场组织的全球调节、市场结构的全球包容和市场交易的全球发展等等,这些都构成了世界统一大市场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政治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对国际政治力量的结构和国际政治关系的演变也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基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引起各国政治交往的范围的日益扩大和程度日益加深,出现了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相互渗透,国际组织和国际协调力量起着愈来愈大作用的趋势。各国政治生活也随之遇到了愈来愈多的相关性问题,比如政治民主化、法治化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凸现了各国政治生活的共同性。这就是所谓“政治全球化”,政治全球化实质上是一个全球政治协作化的过程,首先表现为各国政治行为的全球协作。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出现了诸如环境、资源、出口、国际犯罪、恐怖主义等全球性问题。各国政府所面临和关注的共同问题日益增加,需要政府间协商对话、共同合作才能完成的项目更是急剧上升,这是政治全球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政治全球化的重要条件。其次是法律国际化和各国政策的全球协调。随着世界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和国际贸易活动的日益频繁,人类不断跨越空间障碍以及社会制度和观念形态等方面的障碍。各国法律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充分的交流、沟通,彼此之间需要相互借签和吸收优秀法律成果,在法律理念、法律价值观、执法标准与原则乃至于法律监督等方面达成了更多的共识,被各国政府普遍承认的国际法内容日益丰富。从国内层面看,各国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出现了一股以市场为导向的法律改革浪潮,努力使国内立法与国际通行法规接轨,以保证资本的跨国界自由流动和世界范围的贸易自由。在国际层面,以联合国为主干的全球性国际组织在国际立法和执法活动中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世界贸易组织通过的以保障市场准入为核心的《服务贸易总协议》(GATS)、《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和《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协议》(TRIMS)可以说是法律全球化的典型例证。同时,各国的政治行为和经济政策也必须符合国际条约、协定和规范,从而出现了各国政策全球协调的趋势。第三是政治文化的兼容性日益增强,具体表现为各国在政治心理、政治观念、政治态度上的相互认识、相互理解、相互渗透、相互认同的程度逐步加深,其政治文化的共同性因素日益增多。
(三)观念全球化
所谓观念全球化,即精神文化全球化,相对于经济、政治全球化而言,也可以称为狭义的文化全球化。观念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的反映,表现为各国之间,各民族之间在精神文化方面的相互传播、相互交流、相互碰撞、相互吸收、相互认同、相互融合的过程和趋势。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全球化极大地促进了精神文化全球化的形成和发展,尤其是经济全球化对精神文化全球化的推动作用更为明显。随着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国际资本的全球流动,统一世界大市场的形成以及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加上现代大众传播媒体的大力推动,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之间必然在全球范围内发生交流、碰撞、吸收、融合,各个民族优秀文化得以在全世界范围内交流与共享,从而形成并加速了精神文化全球化的趋势。精神文化全球化的实质是全球观念文化整合化。所谓观念文化整合化是指不同类型文化之间的互补共处与和谐协同,作为文化全球化重要内容的精神文化整合是一种全方位的整合。从地域上说,包括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整合;从民族属性上说,包括本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整合,从主体层次上说,包括个体文化与群体文化以及人类文化的整合;从文化性质上说,包括自然科学文化与哲学社会科学文化的整合;从文化内在结构上说,包括各国和各民族在价值观、思维方式、知识结构诸方面的整合等等,所有这些文化整合,构成了精神文化全球化的基本内容。
总之,文化全球化是由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观念全球化三个基本方面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经济全球化是文化全球化的基础,政治全球化是文化全球化的保障,观念全球化是文化全球化的灵魂,三者互为条件,辩证统一,不可分割。
三、文化全球化的特征
文化全球化具有客观必然性、历史动态性、全面开放性等基本特征。
(一)文化全球化具有客观必然性
文化全球化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趋势和时代潮流。从根本上讲,文化主体之间的联系是生产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客观趋势,作为文化全球化基础的经济全球化则是物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物质生产力的发展逐步造成了社会分工的普遍化,同时也造成了社会交往的普遍化。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方式第一次冲破了民族国家之间的壁垒,使社会分工和社会交往出现了国际化趋势,由于先进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高度社会化的大工业完全依赖于世界市场、国际交换、国际分工与协作。随着经济领域交往的普遍化,必然带来政治领域和精神文化领域交往的普遍化。有的学者从历史和现实的全球化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并获利这一表象出发,否定文化全球化的客观必然性,这是不科学的,事实上,社会发展客观必然性的实现正是通过人(包括民族、国家及其政府)的自觉活动而开辟道路的;但决不能因为人的自觉活动而否定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二)文化全球化具有历史动态性
文化全球化是一个漫长的逐步推进的动态的历史过程,到目前为止,它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17世纪到19世纪60年代,这是全球化的初始阶段或萌芽时期。由于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世界市场的开辟以及以蒸气机为中心的第一次技术革命的兴起,生产力的质变与扩张,便开始出现了“生产与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经济全球化趋势。这一时期的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是国际贸易、商业资本的全球化。当时,“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物质的生产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这一时期,文化全球化处于萌芽状态。第二阶段,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这是全球化的正式形成和缓慢发展阶段。由于以电力、汽车、飞机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的出现,推动了世界经济、政治不平衡发展,新兴的资本大国同老牌的资本大国重新分割世界殖民地市场,使殖民地经济“变成了世界金融资本活动的中心环节”。文化全球化的趋势十分明显地表现出来了,这一时期,出现了借货资本全球化,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显著特点是以商品输出为主,发展是以资本输出为主,这是文化全球化正式形成的主要标志。第三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即20世纪40年代中期以来,是文化全球化加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一时期,原有的殖民地体系瓦解了,以西方国家为主导建立了若干全球性的经济组织,诸如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和贸易总协定(后改为“世界贸易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同时,西方发达国家的众多跨国公司开拓了全球性的消费市场,产业资本也全球化,以跨国公司为中心,把生产搬到国外,利用当地的原材料和劳动力为世界市场提供商品。由于以电子计算机、互联网等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发生和发展,形成了生产经营跨国化、信息传播全球化、科技与产业转移全球化以及商品、资本、外汇市场全球运行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全球化的新趋势。现代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商业资本、借贷资本和产业资本这三种资本形态完备的全球化。然而,经济全球化不可能只是一种纯粹的经济活动,必然影响到政治、法律和伦理、宗教、文艺、教育和科学及哲学等意识形态领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政治全球化和精神文化全球化的趋势。目前,文化全球化呈现出向深度和广度加速发展的趋势。
(三)文化全球化具有全面开放性
随着人类社会不断跨越空间障碍和社会障碍,逐渐向全球范围辐射扩展,世界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呈现出从传统封闭型向现代开放型演变。在以农为本的时代,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把人类社会分割成各个狭隘民族区域,闭塞是各国、各民族文化历史的特征。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从根本上打破了这种封闭状态,西方工业世界凭借对农本经济国家的明显优势,向世界各个地区展开猛烈的扩张,打开了一个又一个闭关自守的农本国家的门户,促使传统的自然经济和专制制度不可避免地走向衰亡。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动的、被强加的。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才主动地走出自我封闭和孤立状态,主动地打开国门对外开放,实施外向型发展战略,参与全球化进程。不仅在经济领域对外开放,而且出现了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全面开放的新景观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