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经济全球化有关理论谈谈中美贸易战

2020-05-21 财经 93阅读

从经济全球化角度,中美贸易战的必要性

1、打不打的主动权不在我方。美方主动挑起争端,步步紧逼,极限施压和讹诈,言而无信,反复无常,蛮横无理。打不打贸易战,显然不以中国意志为转移。

面对直奔而来的制裁大棒,中国只有两条选择:要么屈服于美国的霸凌,从此忍辱负重;要么进行反抗,树立应有的大国形象,让对方知道中国人不是好欺负的。

2、就贸易战的性质而言不能不打。本次贸易战不同以往,不局限于贸易,甚至不限于高科技产业领域,而是一场事关国运的战略博弈。我国历来在原则问题上不妥协,贫穷落后时不妥协,现在发展起来了,更没有理由妥协。

3、就特朗普这样一个商人性格的人而言不能不打。特朗普在其自传《做生意的艺术》中,谈到做生意的四个阶段:一是提出惊人的目标;二是大肆宣传;三是决策反复摇摆;四是获得直观的结果。

他写道:“一个远高于预期的条件让对手无从下手——反复无常的变化给对手施加压力——给出次优条件让对手急于接受了事——达到最初想要的结果。”特朗普显然把中美经贸谈判看成是一笔“大生意”。

4、美国的文化性格是欺弱服强。美国历来欺软怕硬,“拣软柿子捏”是美国的历来做法,“不撞南墙不回头”是美国的习惯性思维。

扩展资料:

贸易战没有赢家

“美方此举不利于中方利益,不利于美方利益,不利于全球利益,开了一个非常恶劣的先例。”美方无视中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事实、无视世贸组织规则、无视广大业界的呼声,一意孤行,这是典型的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中方坚决反对。

贸易保护主义是主要的换挡风险之一,美方的单边行动可能使全球复苏的提速换挡遇到阻塞,甚至面临无法完成的危险。

美国商界有不少人发声,呼吁特朗普政府慎重行事。如果美国政府不顾世贸规则,采取单边行动来解决与贸易伙伴的争端,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还可能伤及本国消费者和进出口企业的利益。

美国信息技术创新基金会日前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如果特朗普政府对从中国进口的信息和通讯技术产品加征25%的关税,将导致美国经济未来10年损失约3320亿美元。

高额关税产生的负担最终将转嫁到美国企业和消费者头上。以钢铁行业征税为例,不仅上游厂商,下游劳动力市场也会受波及。李永表示,美国政府曾于2002年对进口钢铁征税,当时导致的下游产业失业人数比钢铁行业就业总数还要多。

对中国部分产品征收高额关税有望成为限制措施的主要内容,这也被认为是美国希望缩减贸易逆差的手段之一。

事实上,中国对美货物贸易顺差原因是多方面的,归根结底由两国经济结构、产业竞争力和国际分工决定,也受到现行贸易统计制度、美方对华高技术出口管制等因素影响。

同样的汇率水平下,中方在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是顺差,而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农产品和服务贸易方面都是逆差。这充分说明竞争力强的产业,顺差就会多。中美之间,无论出口还是进口,都由“市场说了算”,是两国企业和消费者自主选择的结果。

专家表示,中美贸易逆差形成原因复杂,与两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相关。贸易逆差不是一天形成的,更不可能通过强制措施一下子解决。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美贸易战,权威部门有话说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经济网-中美贸易战:挑战和机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美贸易争端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