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主张积极的基督教,承认一切宗教、信仰的自由。实际上是反对。
1933年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后,通过”国会纵火案”而成为纳粹德国唯一执政党,实行一党专政。颁布的纲领文件:
第二十四条,要求在不危害国家的生存,或不违背德意志民族的风俗道德的范围内,承认一切宗教、信仰的自由。本党主张积极的基督教,但不为任何宗教所约束。本党反对国内外的犹太人的唯物主义的思想。本党深信只有以“先公后私”为原则,才能致力于我民族的永久的复活。
扩展资料:
圣诞节是西方国家的重要节日,这一节日,来源于西方的基督教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纳粹统治下的德国,希特勒和戈培尔们,曾长期利用圣诞节作为其宣传“雅利安至少”种族主义信仰的舞台。
为此,他们不惜在圣诞节文化中有意剔除了其基督教信仰元素,并改造了德国公众的“圣诞歌曲”。
1921年,在慕尼黑的一个啤酒馆里,新任命的纳粹党首阿道夫·希特勒在一群兴奋的人群中发表了圣诞讲话。当希特勒谴责“懦弱的犹太人”时,4000多名在场的纳粹党徒一起欢呼。
之后,所有人在圣诞树旁唱圣诞颂歌和民族主义赞美诗。参与聚会的人中一部分(主要是工人出身的纳粹党员)收到了慈善礼物。
对于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的纳粹党人来说,圣诞节是进行“雅利安至上”和反犹宣传的常见舞台。随着纳粹党规模和影响力的扩大,纳粹们不断强化对圣诞节的利用。最终,在1933年掌权后,纳粹宣传人员开始公开将圣诞节“纳粹化”。
他们重新定义圣诞的传统,设计新的象征和仪式,希望通过流行节日来引导纳粹主义的主要原则。
重新定义圣诞节。
在纳粹时期,私人庆祝活动最引人注目的特点之一就是重新定义了圣诞节作为一个北欧“异教”信仰的庆祝活动。所谓北欧异教信仰,就是人们熟悉的北欧神话,以奥丁、雷神托尔等神祇为崇拜对象。
自19世纪60年代以来,德国的历史学家、神学家和通俗作家都认为,德国的圣诞纪念活动,起源于基督教诞生前的北欧神话,是日耳曼先民留下的一种生活传统。例如,在圣诞树上点燃蜡烛,为的是在一年中最短的一天之后,唤起了异教徒对“光的回归”的渴望。
这一论断只是作为一种学术观点提出的,并不包含任何政治色彩,但却被纳粹分子利用,将基督教包装为“雅利安种族的遗产”,为圣诞节强行贴上了种族主义的标签。根据纳粹知识分子的说法,在基督教到来之前,“日耳曼”部落奉行的冬至仪式是人们珍视的节日传统。
但相比于19世纪学者的观点,纳粹版本的圣诞节有两个方面是相对较新的:
首先,因为纳粹理论家将有组织的宗教视为极权国家的敌人,所以宣传者们试图去强调或完全消除节日的基督教色彩。官方的庆祝活动可能会提到一个至高无上的存在,但他们更突出的特点是冬至和“光明”仪式,据说这是节日的异教起源。
其次,正如希特勒在1921年的演讲所指出的,纳粹的庆祝活动唤起了种族的纯洁和反犹太主义。纳粹在1933年掌权之前,对德国犹太人的丑陋和公开的攻击是典型的节日宣传。
在1933年之后,公然的反犹太主义或多或少地消失了,因为政权试图稳定其对厌倦政治斗争的民众的控制,尽管纳粹的庆祝活动仍然排除了那些被政府认为“不适合”的人。无数的媒体形象都是金发碧眼的德国家庭聚集在圣诞树周围,帮助实现了种族纯洁性的意识形态。
一份1935年邮购圣诞目录的封面图片中,一位头发花白的母亲正在包装圣诞礼物,其中有一张贴纸向顾客保证“百货公司已经被雅利安人接管了!”
这是一个小的,几乎是平庸的例子。但是它充分地说明了问题。在纳粹德国,即使是购买礼物也可以使反犹太主义归化,并强化第三帝国犹太人的“社会死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纳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