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二战时的德国人如此迷恋崇拜纳粹和希特勒

2020-05-26 综合 104阅读
1914年,在新旧殖民主义矛盾激化、各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为了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场维持了四年之久的世界性大战,共有三十多个个国家,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多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作为战争的双方,协约国和同盟国都不是非正义战争,双方损失巨大,特别是作为战败方的德国,一度将其打入到万丈深渊。
战后的《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割让13.5%的领土,损失12.5%的人口,丧失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包括德属东非、德属西南非、喀麦隆、多哥以及德属新几内亚),丢失了16%的煤产地及半数的钢铁工业。并对德国制定了严厉的军事制裁。同时,高达1139.5亿金马克的赔款,期限是59年,因金融危机、二战等影响,这笔赔款被延迟到2010年还清了最后的赔款。
原本德国发动一战时想趁机重新瓜分世界,掠夺更多的海外殖民地,可是,事与愿违,德国不但没能将触手伸到更多地方去,反而,成为了别人的待宰羔羊。一战后,在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下,德国的工业生产水平倒退了20年,国力陡降,新生的,魏玛政府,难以应付国内国外尖锐的矛盾,政治动荡,经济低迷,坠入了万丈深渊。
而在这样的局势下,法西斯主义抬头,纳粹势力在德国迅速扩张开来,并于1933年取得了政权,以此来重振德国。
那么,为何纳粹会在德国迅速发展壮大?德国为何要走向法西斯?
很多人疑惑:为何一战后纳粹会在德国迅速崛起?在推翻君主制后,德国为何会走向法西斯?
第一、德国以普鲁士人为主,利于增强国家凝聚力和认同感,普鲁士精神利于军国主义的滋生发展。
一个国家,要有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强大的民族 凝聚力才能发展经济、振新国家。1871年,德意志实现了大一统,而德国又是一个以日耳曼人为绝对主体的国家,普鲁士精神深入民心,以民族情感为纽带,增强了国家凝聚力和认同感。这为军国主义的滋生成长提供了前提。
说到普鲁士精神,不得不说一下普鲁士,其前身是条顿骑士团。普鲁士有“不是有军队的国家,而是一个有国家的军队”之称,是军国主义的发源地,和战争的策源地。正是靠着其强大的军事实力,普鲁士先后在普丹战争、普奥战争、普法战争取得胜利,并最终促成了德意志的统一。自此,普鲁士的军国主义在德国生长蔓延开来。
一战后,德意志帝国覆灭,德国第一次走向共和体制,魏玛共和国诞生。但是,魏玛政府是对对西方强国政体的效仿,在帝制瓦解之后,魏玛政府只是摸着石头过河,想靠新政体来挽救德国。只是,它毕竟是舶来品,没有多少根基,也没有从德国本身国情出发,对经济的发展起不到明显效果,也无法有效压制社会动荡。另外,一战后,法国重夺欧陆霸权,因不完全满意《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制裁,和对法国的赔偿,难免会将德国视为眼中钉。在强大的外部压力下,魏玛政府无力反抗,只能认怂。魏玛政府无法带领德国走向振兴,激发了民愤民怨。
于是,通过极端国家民族主义来增强国家凝聚力,依仗新兴的纳粹党,来带领德国走向振兴成为了德国民众的选择。
第二、一战后,德国受到严厉制裁,生存空间遭压缩,在内部矛盾和外部威胁下,纳粹主义受到民众的追捧。
一战后,德国惨遭协约国的压制,特别是来自法国,一度欲断德国振兴之路。领土、殖民地丧失,巨额赔款,使得德国背上了沉重的枷锁。一战本身是非正义的战争,而协约国对德国的制裁本身就严重失衡,这必然会导致德国民众的怨愤,对于普鲁士精神而言,这种耻辱必定会寻机报复。俗话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在严重的内部矛盾和民族危机的双重压力之下,普鲁士人走向极端,大爆发的可能性就会越高。正是利用了这样的民族心理,使得法西斯主义迅速抬头。
一方面,纳粹主义,高度强调极端中央集权,强调民族和国家凌驾于所有人之上。利于发动底层民众,在国家民族的情结下,一致对外。
另一方面,纳粹党所宣扬的种族优越论,主张回归德意志民族的传统,找回德意志民族的尊严,对于德国民众而言,就像一颗强心丸,很合饱受经济危机,渴望民族富强,能过上好日子的基层民众的心意。而这种种族优越感与备受欺凌的犹太人相比,显得更加的高等。
第三、经济危机成为了纳粹上台的契机。
1929年,起源于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波及到英法德日等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经济大萧条时代。
一战后的德国,国力跌倒谷底,在大萧条之前,还处在恢复期内。1923—1928年,德国靠向美国借的200亿马克贷款,来发展本国工业生产。可是,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后,这笔贷款也随即被收回。本身就很单薄的德国,在冰天雪地里,又被人拿走了外套,其窘迫程度不言而喻。在这场大萧条中,德国工业生产直线下降,煤炭、钢铁、机器制造业等下降迅猛,失业人数也从1929年9月的130万,上升到1932年2月的800万。国家和民众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社会阶级矛盾越演越烈。这已大大超出了魏玛共和国的能力范围。
面对动荡不安的社会,只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整合集中资源,才能重振国家、拉升经济,有效压制内部矛盾和抵御外敌。而共和制的政府显得无力,就算民众有很多的自由和权利,但连饭都没得吃,温饱都没有保障的情况下,自由和权利就算一场白日梦。本着务实的态度,德国民众更愿意先将面包握在手里。
怎样才有足够的面包呢?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希特勒的纳粹党所宣扬的极端集权治理模式非,得到了民众广泛的支持。而登上政治舞台中心的希特勒,最终并不是开的空头支票,而是将承诺付之于实际的。比如,为失业者、复员军人和无家可归者建立“食物施舍所”,提供住房,发放衣服和食品。德国民众也开始对纳粹党越来越有信心。
希特勒上台后,仅用了三年的时间,纳粹德国创造了“经济奇迹”,失业近乎绝迹,经济增速超过20%,各种百废俱兴,一度成为全球名列前茅的经济强国。
对于德国民众来说,纳粹党是为国民贡献的政党,希特勒犹如神一般的存在,得到万众拥戴。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