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爵位,也是按照“公侯伯子男”排列的吗?

2020-06-02 历史 139阅读

只有西周时期爵位是按照“公侯伯子男”排列,其他朝代都略有变动。

中国古代的爵位变化很多.爵位自商代就有,西周沿用了商代的爵位并略加变化,形成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制.但是根据以前的文献,好象这五等爵位制与西周的并不合,这只是春秋时期的爵位制度。


在周代,只要是中央官员都可以称公,如司徒、司马等.如查地方诸侯充任此职,他也可以称公,如郑桓公、郑庄公父子都兼任周王朝的司徒一职,为此他们也可以称公。


公、侯、伯、子男只是诸侯的爵位等级,但并不代表他们职权大小,他们都一样是诸侯.诸侯下面有卿、大夫、士等级别,这些都是贵族.但是王朝的相同官职要高于诸侯的,如王朝的卿与地方上的诸侯是平级的,大夫与诸侯的卿平级的,依此类推。


到了战国时期,五等爵位制名存实亡.各国诸侯虽然名义为周天子的臣子,但已经纷纷称王.而且诸侯们也会封自己的下属为侯或伯等,完全不通过周天子了。

而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实行新的爵位制度.公士、上造、管􏣧、不更、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左庶长、右庶长、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上造、驷车庶长、大庶长、关内侯、彻侯,这套爵位制度一直实行到了西汉初年。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