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想要了解民国早期历史的话,我推荐的最好的入门书籍应该是陶菊隐的《武夫当国》。
这本书的作者陶菊隐本身就是一名中华民国早期的职业报人,因为工作的原因他和和中华民国早期的很多历史人物都是有过正面接触的,甚至于跟有些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交情还很不一般。这就使得他手里始终掌握着一些其他人很难获得或者根本不知道的史实史料。
而更为难得的是,民国的报纸因为竞争激烈,所以报人们都要把报纸上的新闻写的惊险刺激才有人愿意看,所以可能是职业病,陶菊隐的这部书的风格也跟一般的历史书籍大相径庭,情节跌宕起伏,跟报纸上的连载小说似的。人物个个刻画的性格突出,事件单拿出来都能在天桥底下分九章十八回当评书讲。
但情节惊险刺激,并不意味着内容会有所虚构或夸张。
这本书全里的人物对话非常多,各种数据也很翔实,但就是……基本上都没注释,一般人根本不知这些私密对话和翔实数据从何而来。
所以,这本书成书之初,史学界评价并不高。但慢慢的,随着对北洋时期史料的不断收集和完善,大家发现陶菊隐书中的很多叙述虽然没有出处,但竟然一一都能和史料相对应!
于是等到我大学开始正式学习近代史的时候,《武夫当国》已经作为北洋史入门,被我的民国史导师推荐给了我。
读书之初,因为书中文笔过于小说化,我也是当做课外补充来读,但最终在三年后被成功打脸。
当时书中有一段对话印象特别深:说是曹锟准备讨伐徐树峥之前,张作霖作为调解人专门跑去问曹锟,说小徐兵比咱多,钱比咱多,这仗打得?
结果曹锟一拍桌子:子玉(吴佩孚)说打得,就是打得!
这一段因为写的太像小说,我以为只是想要刻画一下曹锟卖布贩子的憨直性格和曹吴关系以及吴佩孚的人格魅力。
因为摆明的,这种私密对话一般怎么会让外人听见?
结果……
研究生毕业时查档案……
除了个别字和语序不一样……
这一段就是档案里的原话。
战争结束后的总结报告还是调研报告我忘了。
当时在查档室里,觉得自己的脸好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