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静坐和佛家静坐的区别

2020-04-28 文化 155阅读

在佛家的静坐方法中,通常都是重视“修心”为基础,不大注意生理上的变化,但在道家的方法中,却极端注重身体生理上的变栏化,道家有一些打坐中的观想、引气方法,还要配合动功,也有入静入定。佛家传统的禅宗,打坐只求入静入定,除了初期有一些数息之类辅助入静,都要求入定。

道家认为由于静坐修持的方法,达到打通任督二脉,以至于通达奇经八脉,恢复健康,增加寿命,才是静坐修炼的真正目的。因此道家主张“性命双修”才是正道。

不过,佛家和道家在静坐方法上的区别并不是绝对的。特别是到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的影响,佛家静坐时,并不反对在生理上斥功;道家静坐时,也更加重视心理上的修炼。

尤其是到了静坐修炼的高级阶段,佛家和道家的体验更是呈现出趋同的特点,二家都是脉停息住,然后可以获得特殊能量智慧,真可谓百川归簿、殊途同归。

扩展资料

静坐姿势要点:

1、双足跏趺

先将左足置于右腿上,再将右足置左足上,称金刚坐。先将右足置左腿上,再将左足置右足上,称如意坐。两种坐姿都可以采用,也可以在腿痛时轮换交替。如果不能双盘,便用单盘。

2、脊直

人在禅坐的时候,脊柱垂直是关键。臀部应垫一个两、三寸高的软垫,从大腿根部到膝盖是向下倾斜的,让两个膝盖触地作为支撑点,膝盖不可悬空,以自己觉得重心稳,无前倾后仰的感觉为原则。

然后包腿,包腰,包自己后面的风池穴。天冷的时候,有些人还需要包头。上体自然正直,不前俯后仰,百会穴与会阴穴成垂直一线,但务必放松自然,须知松则气顺,经脉舒畅;僵则气滞,有碍气血流通。

3、肩张

两肩应舒张下垂,但不要挺胸。修禅的人在禅坐时,双手微微抬起,肩膀微微向后摆,肩腋是内空的。从外看,肩是一条平行线;从后看,肩是圆的。

4、手结定印于脐下

把左手放在右手下面,大拇指随意有意的碰在一起,放于脐下。

5、头中正

头正,下巴稍微往前低一点点,后脑稍微向后收放,稍微压住颈部左右两条大动脉管的活动即可。最关键的地方,就是如果头是歪的,跟腰不能形成一条中空的直线,这时候最容易昏沉。人生于天地之间,本身是天地之间一灵物。由于这个中线的歪斜,天地这股正气,就落不到你身上。

6、双眼微闭

打坐时,先把两目定住了,然后再慢慢半闭眼睛,闭眼目光勿下垂,把两眼定住,一片光明,才合规矩。若是两眼向下看,绝对不能得定,只是坐着休息罢了。

双目微张,似闭还开,好象半开半闭地视若无睹。目光随意确定在座前七、八尺处,或一丈一、二尺许。如平常多用眼睛工作的人,在静坐之初,先行闭目为佳。眼睛看到前面一米远的距离,这是最标准的。

7、舌舔上腭

舌头前半部轻微舔抵上腭,犹如还未生长牙齿婴儿酣睡时的状态,在修道被称为“搭桥”。搭什么桥?人身有365个大穴,对应地球公转太阳一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打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坐忘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