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坚持德育为先,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022-04-12 教育 68阅读
如何坚持德育为先,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德从字形上看是“心、行之所值”,外化为“礼”,内为情感或者信念。德是人社会化的立足之本,是可以通过教而孕育、确立、改变的。它不是孤立的,要通过人的言行体现,对于“言”是需要积累和影响的,对于“行”要通过训练和要求的。
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认为有以下方面是很重要的:一、抓住课堂主渠道。学生在学校的生活绝大多数时间来自课堂教学,课堂中每人各所表现的言行是学生对教师、对同伴、对知识最好的道德实践基地。二、抓重点训练过程。强化常态的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举止文明,引导学生获得与人交往立足社会的形象名片。三、抓主题教育活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目的明确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浸润的过程中引领学生的思考,提升学生的认识,通过广泛阅读、榜样学习、问题研讨、社会分析、个人责任等多元框架促进学生在借助观点的前提下形成对社会、对自然、对人的正确的认识,成为社会需要的人。同时,德育还要通过多种形式引导更多的人群参与其中,通过不同层面的积极影响促进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体验和道德行为。
德育的实效性是什么
我们追求的德育实效性是什么呢?学生在前一天的教育中获得礼貌待人的谦恭,课间慢步轻声的秩序,团队集合时热烈的掌声,队列行进时整齐划一的动作?我们做得如此之好,为什么在旅行团队中国人的素质令人汗颜呢?国际论坛中鲜有声音呢?家庭生活中孩子不知孝道呢?当我们的目标过于宏大,或者过于专注于细节的时候,我们的德育都承载了哪些教育的功能?曾经有“德育是个筐,什么都能装”的感叹,我们又怎能责怪学校的德育工作者没有恪尽职守呢?明确学校的德育范畴、目标、任务,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主要领域和教育内涵,从整体上建构中国德育的宏观框架,我们或许才不会盲目,也不会心寒。向长期从事学校德育工作的同仁们致敬!!
育德要关注方法浸润
德育实效性差往往与我们过多的关注轰轰烈烈的德育活动,忽视教育细节和方式的渗透与浸润有关。记得日本智障作家黑柳彻子《窗边的小豆豆》中关于校长的描述吗?记得她对学校“海”和“山”午餐的记忆吗?记得孩子们自己编的巴学园校歌吗?或许我们成人世界的评比和要求太多了,哪里有属于孩子的一棵树,一个空间?我们的教育往往太成人化了,而判断孩子的价值标准又过于单一了。教育要有春风化雨般的柔情,学校成为孩子们内心向往的所在。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