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RFID应用架构的三大要点
面向SOA全盘考虑
即便是一个小型RFID应用系统,其业务需求仅是认证物流环节的物品跟踪,只涉及到物理上两个仓库的出入库操作,其系统架构也需要站在整个企业应用的高度,尽可能多地使用RFID相关功能,以便企业积累经验,更好地服务于今后RFID技术的全面应用。
对于一个小型的RFID应用系统,RFID应用架构多采用分布式网络架构,EPC中间件和RFID读写器部署在仓库内,EPCIS、门户应用、数据库部署在数据中心。由于系统的工作仅作用于企业内部,没有和ONS系统进行集成,同时,为了尽量避免影响现有的业务操作流程,没有实现和现有业务系统的集成。
但即便这样,物联网框架所需要的诸多系统素质同样需要应用到这一简单的RFID应用系统中,譬如可用性、伸缩性、互操作性、管理、消息传递、安全,只是对集成的要求相对较低。因此,要想成功搭建一个RFID系统,就必须站在整个企业应用的高度来全盘考虑RFID系统的规划。
Gartner将企业运用RFID技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企业内部采用RFID技术,应用目的是验证RFID能被用在特定企业的某种环境中;第二阶段是企业结合RFID技术和现有业务流程,但只是把RFID应用作为原有业务系统的一种完善和补充,用新技术来适应传统的应用;第三阶段是以RFID技术为核心设计业务流程,优化已有的业务流程,消除人工流程,提高信息自动化处理程度。
不管企业处在RFID应用的哪一阶段,企业在引入RFID技术和应用过程中,都必须考虑构建面向SOA、切实可行的RFID应用架构。
构建成熟有效的系统
对一个成熟、有效的RFID应用系统来说,不管其业务场景千变万化,对RFID接入技术要求迥异,其共同之处在于如何有效地使用RFID信息,实现与企业现有系统的信息整合,优化内部业务流程,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个良好的RFID应用参考架构,可以世枯很好地帮助企业达到这一目标。RFID应用参考架构由下列4层组成。
阅读器层:位于架构的最底层,阅读器经常由触发器控制,每秒读取标签上百次。无论何时,可设定IP地址的阅读器都由一个且只能由一个边缘服务器控制,以避免出现与网络分区相关的问题。
边缘层:边缘服务器定期轮询阅读器(例如每秒两次),以消除重复操作,并执行过滤和设备管理。边缘服务器还产生ALE事件并将事件发送到集成层。在发送消息时,通常需要“一次成功”的消息语义来保证消息传且只传一次。
集成层:接收多个ALE事件,并将它们合并到工作流中,工作流会作为更大业务流程的一部分与多个不同系统和人员接触。集成层使搜衡洞用基于标准的JCA适配器与打包应用(如库存管理或产品信息管理系统)交互。该层还通过控件与系统协作。控件是一种开放源框架,它提供抽象层,将后端组件表示为可重用组件。
集成层也可能通过Web服务接口与ONS通信。与DNS服务器相似,ONS也可用于查找唯一的RFID标记ID,并识别其他产品信息。集成层必须不断从EPC-IS储存库查询数据,EPC-IS为ALE事件提供业务背景,例如通过供应链跟踪和追踪产品。集成层还可以用B2B消息(如查询EPC-IS储存库的EDI或Web服务请求),通过防火墙中的网关与外部系统通信。
将边缘层和集成层分开可以提高伸缩性,并为客户降低成本(因为边缘层负担更轻,价格更低拦肢)。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连接池在互联网数据库连接中的使用越来越广,这个行业正由互联网通信变为RFID通信,这就需要一个边缘层来过滤信息,一个集成层来完成连接。
控制消息通过管理门户流入系统、集成层,然后流入边缘层,最后流入阅读器。供应和配置都顺着这个链向下进行,而阅读器的数据则在过滤后顺着这个链向上传送。通过这样一个应用架构,才可以很好地解决前面提到的伸缩性、可用性、安全性、互操作性、集成、管理和消息传递这7类技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