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是大气中的一种气体,分子式为O3。普通氧分子在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下发生均裂,生成两个氧原子(自由基),氧原子再与氧分子结合生成臭氧分子;生成的臭氧会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被分解,重新生成氧分子,从而形成了大气臭氧层中的臭氧生成和分解的动态平衡。大气中臭氧层的厚度虽然很大,但其质量在整个大气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如果将地球上的所有臭氧压缩到1个大气压(101.325kPa),其厚度仅有3mm左右。
臭氧层如同地球的保护伞,因为它具有强烈吸收(99%)紫外线的作用,所以可以有效地过滤阳光中对人体和生物有害的那部分紫外线;此外,臭氧层还起到地球保温层作用,使得白天不至于过热,夜晚不至于过冷。由于臭氧层的存在,使得地球表面具备了得以繁衍生物和直至出现人类的条件。
自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分布在地球各地对大气臭氧含量监测发现,全球臭氧总量在逐渐减少。1977年,发现南极上空的臭氧含量在每年9月下旬迅速减少,并形成了“臭氧空洞”。1987年10月,南极上空的臭氧浓度下降到1957~1978年间的一半,臭氧空洞面积则扩大到足以覆盖整个欧洲大陆。1994年10月观测到臭氧空洞曾一度蔓延到南美洲最南端的上空。据对北极上空的观测,2000年1~3月间,臭氧含量累计减少了60%以上,也形成了臭氧空洞。近年臭氧空洞的深度和面积仍在继续扩展。
研究表明,全氯氟烃如被排放到大气中,由于其化学性质十分稳定,不易分解,扩散到臭氧层后,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分解形成氯原子;氯自由基与臭氧反应生成氧气分子和一氧化氯,而一氧化氯又和氧原子反应,重新生成氯原子,再去消耗臭氧;这样氯原子一旦释放出来,即发生一系列连锁反应,据估算,每一个氯原子可消耗10万个臭氧分子。这就使得臭氧含量不断下降,从而减薄臭氧层并形成臭氧空洞。
PS:臭氧层的破坏是没有图片能表现出来的,只有探测可以知道是否在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