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流层臭氧污染:
全球臭氧约有90%集中在平流层,另外10%在对流层。臭氧是平流层中天然大气最关键的组分,臭氧浓度的峰值出现在距地面10~25km处。
平流层中的臭氧可吸收短波紫外辐射,减少对人类和动植物的伤害,是地球生命物质的保护伞。对流层臭氧的存在不仅会影响大气氧化性,而且由于臭氧的强氧化性,能参与多种大气污染物的化学转化过程,并对人类、生态系统、城市建设等造成伤害。
2、对人体危害:
国际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提出,人在一个小时内可接受臭氧的极限浓度是每立方米空气中可入肺颗粒物的含量260。 在每立方米空气中可入肺颗粒物的含量320臭氧环境中活动1h就会引起咳嗽、呼吸困难及肺功能下降。
臭氧还能参与生物体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氨基及其他蛋白质反应,使长时间直接接触高浓度臭氧的人出现疲乏、咳嗽、胸闷胸痛、皮肤起皱、恶心头痛、脉搏加速、记忆力衰退、视力下降等症状。
3、其他危害:
臭氧也会使植物叶子变黄甚至枯萎,对植物造成损害,甚至造成农林植物的减产、经济效益下降等。
臭氧能够较快地与室内的建筑材料(如乳胶涂料等表面涂层)、居家用品(如软木器具、地毯等)、丝、棉花、醋酸纤维素、 尼龙和聚酯的制成品中含不饱和碳碳键的有机化合物(包括橡胶、 苯乙烯、不饱和脂肪酸及其酯类)发生反应,从而造成染料褪色、照片图像层脱色、轮胎老化等。
扩展资料:
臭氧污染来源:
臭氧的来源分为自然源和人为源 。自然源的臭氧主要指平流层的下传。1962年,Junge研究认为,在波长小于240nm 紫外线的辐射条件下,平流层中的臭氧会分解,产生的氧原子与氧分子结合产生臭氧,平流层臭氧向下传输到对流层,成为对流层中臭氧的源。
基础性质:
臭氧又称三原子氧、超氧,因其类似鱼腥味的臭味而得名,在常温下可以自行还原为氧气。比重比氧大,易溶于水,易分解。由于臭氧是由氧分子携带一个氧原子组成,决定了它只是一种暂存状态,携带的氧原子除氧化用掉外,剩余的又组合为氧气进入稳定状态,所以臭氧没有二次污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臭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