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扶贫干部四大“困惑”

2022-03-16 时事 91阅读
如何解决扶贫干部四大“困惑”?
在中国,作为扶贫机制创新的重要举措,已有43万干部被选派到贫困地区进行驻村帮扶。这些扶贫干部多是70后和80后,他们面临的贫困现状和问题,可能是山外的你无法想像的。

从去年开始,我国将每年的10月17日设为“扶贫日”。在物质已十分丰富的今天,大多数人都不愁吃穿,浪费奢靡之风也因此出现,贫困似乎离我们很远了。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的现实:一些欠发达的农村偏远地区,贫困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扶贫日”的设立,让“贫困”这个似乎有些遥远的词汇重新走入大众的视野,也让我们认识到,贫困并未远去,扶贫仍任重而道远。
扶贫,先要扶志气立志向。无论一个人、一个家庭,还是一个村、一个县,物质贫困并不是最可怕的,精神上的贫困更令人担忧。一味畏难发愁、自暴自弃,缺乏脱贫致富的志气和勇气,没有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给再多的金钱与物质,也难以拔掉穷根。应当看到,许多事情都有多面性,如,群众收入低的另一面是内需潜力巨大,基础设施落后的另一面是投资需求多。在这个意义上,一些贫困地区尽管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发展水平较低,但也有各自的有利条件和优势。只要大家有骨气、有志气、有信心,办法就比困难多,劣势就能变优势,“黄土也能变成金”。
扶贫,更要扶智力扶知识。近年来,一些地方探索智力扶贫,通过技能培训,帮助贫困人口掌握脱贫本领。的确,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与单纯送金钱送物质相比,在知识、技能等方面给予帮助,更有利于增强“造血”功能、提高自我发展能力。这就需要把送政策、送项目、送资金,与送知识、送教育、送人才、送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扶贫开发与农民素质提升的良性互动。扶智力扶知识,关键要把教育扶贫摆在突出位置,再穷不能穷教育,再穷不能穷孩子,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
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努力,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发扬钉钉子精神,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地抓下去,不让贫困人口在全面小康进程中掉队。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