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中学生体育锻炼

2020-04-18 健康养生 77阅读
举世瞩目的第29届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刚刚闭幕,我们又迎来了北京残疾人奥运会。在奥林匹克运动会精神的鼓舞下,以及全国人民掀起体育锻炼的氛围中,我们如何加强体育锻炼呢?为此,我提出几点建议和意见:
一、深刻认识党和政府对青少年的关注之情
毛泽东在其漫长的革命生涯中,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最终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体育教育发展道路,这对中国教育发展意义重大。“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毛泽东“健康第一”体育思想的根本出发点。毛泽东从小体质就不强,但是通过劳动和游戏,他的身体变得强壮起来,所以他很钟情于体育。他经常做各种近乎“野蛮”的锻炼,使他自己有着过人的体力和精力,这为毛泽东后来参加革命实践、南北征战、二万五千里长征打下了坚实的体格基础,作出了各种必要的包括体质和毅力的准备。
陈毅元帅带头参加体育比赛。中美关系正常化的“破冰”之行就是“乒乓球”外交。我们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更是明确提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国家还出台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规定。
而且,从去年4月29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了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其目的就是切实推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热潮。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用3年时间,使85%以上的学校能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使85%以上的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掌握至少2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
二、充分认识体育现状和我们的身体状况
1、奥运会金牌大国不一定是体育强国
2、我们中学生的身体状况堪忧
在不久前举行的“首届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论坛”上,有专家出示了一组数据:最近一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报告表明,学生肥胖率在过去五年内迅速增加,四分之一的城市男生是“胖墩”。眼睛近视的比例,初中生接近六成,高中生为七成六,大学生高达八成三。以北京市为例,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发育指标持续增长,但肺活量、速度、力量等体能素质持续下降。
也有专家把现在的青少年体质概括为“硬、软、笨”。硬,即关节硬;软,即肌肉软;笨,即长期不活动造成的动作不协调。还有专家对北京、上海、广州、汕头和昆明5城市的青少年发展状况做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5城市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情况良好,身高和体重等基本身体素质指标在近年有所提高,但视力下降问题严重、睡眠时间不足、体育活动时间偏少。初一至高二阶段,视力良好的青少年仅有20.3%,轻度近视者为37.2%,中度近视者为29.4%,重度近视者为13.1%。中学生的平均睡眠时间仅为7.5小时。男生中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比例为62.2%,女生为36.9%。
3、体育认识不到位
体育认识是指学生对体育的知识性和理性的追求。我国中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总体上比较肤浅,体育知识掌握有限,对体育锻炼价值和意义了解不深。许多学生只知道埋头读书,认为“参加体育锻炼会浪费学习时间”,不懂得健身方法。内蒙古大学对青少年学生是否了解全民健身计划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大中学生中,了解全民健身计划者占18.8%;只了解一些者占52.9%;不了解者占29.3%。全民健身计划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宣传,但仍有一部分学生不了解,更谈不上对体育重要性的理解。毛泽东曾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说:“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可见“体育第一”、“健康第一”的道理,现在还有许多学生没有意识到。
三、我们必须增强体育意识
体育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体育现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人对体育感觉、思维和判断的总和,是人对体育运动总的认识和看法。就学生而言,则是指他们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按照个人对体育的认识,采取个人认为正确有效的方式以决定行为的心理活动。体育习惯是学生在不断重复的练习中而形成的固定化的行为方式,它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成长。从心理机制上来说,体育习惯是一种定型化和自动化的条件反射,是经过长期的训练、强化和积累而形成的。所以说:体育习惯的养成是建立在良好的体育意识的基础上的。
然而目前的现状却是:学生因受文化修养、道德规范、体育基础、自身素质和他们认识能力等因素的局限性及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外部环境的制约和影响,致使学生的体育意识淡薄,重智轻体的观念占主导地位,学生的参与意识差,体育意识更令人担扰,在这种状况下体育习惯的养成就成了一句空话了。所以我认为学校体育工作要注重学生的体育意识的培养和体育习惯的养成。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来扭转这种现状,以达到“全民健身”的目标。
四、如何加强体育锻炼
一)、坚持锻炼:要想取得锻炼的效果,必须“持之以恒”。
二)、科学锻炼
“健康第一”,“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体育锻炼的健身功效妇孺皆知,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大家都懂,有许多中学生的体育锻炼并不科学:有的学生缺乏锻炼的目的,盲目从事体育锻炼;有的学生锻炼项目和内容的选择不合适;有的学生锻炼的时间、地点和运动量的安排不够合理;有的同学锻炼没计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使锻炼呈无序状态;由此导致他们的锻炼质量不高,健身的效果也不明显。那么中学生究竟该如何来进行体育锻炼呢?我认为:
1、 明确锻炼的目的
1、)强身健体;2)、减肥;3)、健美体型;4)、学习和掌握技术、技;5)、巩固和提高技术、技能;6)、满足个人的兴趣爱好;7)、缓解学习压力、消除学习疲劳:体育锻炼既有强身功效又有益智功能,长时间看书、复习、做作业,都会造成大脑皮层和身体某些部位的疲劳,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迅速消除学习的疲劳,缓解学习压力,使学生在学习中保持旺盛的精力,使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高。所以许多学生在学习疲劳时都会想到参加体育锻炼,“缓解学习压力、消除学习疲劳”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一些中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
2、确立锻炼的目标
3、选择适宜的锻炼项目和内容
4、制订具体的锻炼计划:从时间上来分可以有月锻炼计划、周锻炼计划和每天的锻炼计划三种。
5、体育锻炼的注意事项
1)、强调“安全至上”,以防训练不当对身体造成伤害。切记:有先天性疾病的同学不要做剧烈活动。在锻炼过程中,人生安全应该放在第一位。除了要防止人生伤害事故,还要防止运动时的扭伤、挫伤、骨折和肌肉痉挛,更要预防感冒和中暑,应避免在烈日下进行运动,且不宜长时间进行锻炼,运动量也不宜过大,另外,早、晚锻炼时还要避免吸入较多有害气体和污染物。
2)、注重“健康第一”,讲究锻炼前后的饮食卫生:饭前和饭后半小时之内禁止参加体育锻炼,不宜空腹进行运动,反对运动后大量饮水,更不允许运动后立刻吃冷饮,夏季出汗较多,脱水后不宜运动,应及时补水。
3)、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杜绝盲目锻炼。
为了民族的崛起,为了锻炼强壮的体魄,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加入体育锻炼的行列吧!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