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的浮沉中中国人习惯用食物缩短他乡遇故乡的距离,60多年前,国民党政权撤退到台湾驻军家属被安置在眷村。
南门市场,如今仍能看到各种口味的混杂,四川的豆腐香肠,浙江的金华火腿上海的桂花糕,不同人群,快速融合,为美食创新提供了可能,眷村牛肉面应运而生。
牛肉选牛腱心带筋,含高量的胶质,炖煮后口感弹牙,油锅煸炒姜、葱放入豆豉鱼豆瓣酱把整锅料倒入牛骨汤便是牛肉面的汤头,腱子肉切大块,炖煮入味,面在沸水中稍煮片刻尽量保持韧性,在台湾,有许多牛肉面被冠以川味的名号,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富饶的天府之国。
燊海井,自贡市内唯一保留的传统井盐作坊,天车,是开采中独有的设备,自贡是四川烹饪牛肉传统最悠久的地方,在缺少电力机械的年代,牛是最主要的动力来源,这里有着2000多年的制盐史,从近千米深的地层下抽取卤水,再将卤水运送至灶房。
中国人对于大豆的转化智慧在这里同样适用,卤水杂质颇多,加入磨好的豆浆,卤水中的钙离子与豆浆中的蛋白质结合形成固体,反复几次直到杂质去净,现在需要时间发挥作用,白色结晶慢慢显现,持续加热,水落盐出。
盐工的饭食十分粗放,尤其烧牛肉和台湾的做法神似,豆瓣酱、干辣椒,花椒爆香,倒入事先汆烫好的牛肉和萝卜,小火慢煨。当然,觉不能忘记加盐,自己亲手制出来的盐,可以激发调和出,牛肉有萝卜的鲜甜,井盐的生产为川菜提供了味觉基础。
红烧牛肉,传统盐工菜的代表,然而它最好的搭配却是米饭,自贡的传统小吃中也没有红烧牛肉面的记载,关于眷村牛肉面比较被认可的说法是籍贯四川的军人迁台后根据需求不断翻新工艺,使牛肉面的做法最终在宝岛定型。
定居重庆的郝治宇返乡,推着一大箱行李走在眷村的路上,这样的场景重复过无数次,姐姐郝淑芬开了一家牛肉面馆行李箱里藏着她制作独家美食的秘密武器。
父亲闻讯而来一个老四川人年少离家,一生奔波,花椒,郝姐让弟弟不远千里带来的香料之一。在牛肉面的名号下每个眷村又有自己的独特风味。
“二两面”是郝姐的独创,香料正是为它准备,制作辣椒油,操作简单,但正宗的原材料使成品香辣诱人,有了它,即便是最朴素的面条也可以在瞬间变得回味无穷。
人们用五味杂陈形容人生,因为懂得味道是每个人心中固守的乡愁,眷村的味道实则是台湾一代人的味道,故乡,他乡,在这里越来越难以辨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