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动人文学科的“四化”建设

2020-06-08 教育 79阅读
看看这篇采访:
本报记者 赵秋丽 通讯员 李平生 张欣平 《 光明日报 》( 2014年09月27日 09 版)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在推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时代要求下,山东大学积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大力推动人文学科研究与推广的时代化、集成化、国际化和大众化的“四化”建设,取得累累硕果。近日,记者就如何推进人文学科建设,对山东大学校长张荣进行了专访。
记者:“时代化”一般会被理解为“与时代对接,表现时代特色”。具体到人文学科的研究领域里,“时代化”的价值在哪里?山东大学在推动人文学科研究的时代化方面有什么措施?
张荣:人文研究的时代化,就是跳出“经学研究”传统的囿限,将传统文化研究与当代社会发展相结合,解释和解决现代社会面临的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等方面问题,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充分发挥其在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传承中的作用,实现儒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近年来,山东大学积极探索人文领域学科方向、研究手段和传播推广的创新,产生了一批具有当代价值的学术成果。学校积极承担了一批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如许嘉璐教授为首席专家的“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刘大钧教授为首席专家的“百年易学菁华集成”、陈炎教授为首席专家的“文明、文化与建构和谐世界研究”等。
记者:推动人文学科研究与推广的集成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张荣:首先是推动研究力量的集成。人文社会科学协同合作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大势所趋,山东大学从自身学科和学术优势出发,积极构建开放的科研组织模式,通过成立人文社科协作体、设立“尼山基金”等,突破人事制度壁垒,按照人才、项目、平台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建立了集学科建设、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于一体,学术研究与现实应用一以贯之的文科协作新机制。其次是推动研究领域的集成。近年来,学校整合学术资源,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传承,对中华文化典籍进行系统梳理、分类整理,取得了一大批学术成果。特别在古典文献整理与研究方面成绩斐然,《两汉全书》(2009年出版)、《百年易学菁华集成》(2010年出版)等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成果相继问世,在海内外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记者: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推动人文学科的国际化是不是指要加强人文学科研究的国际交流?山东大学又是如何实现国际化的?
张荣:简单来说,就是“走出去”和“请进来”。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的古老文明,要获得发展就必须从其他文明汲取养分、借鉴成果。近年来,山东大学采取多种措施,有选择、有步骤、有层次地推进人文学科的国际化。
一是打造高端国际学术品牌。学校积极促进人文学科领域的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于2010年发起举办“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以开展世界不同文明之间对话为主题,探讨中西文化交融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世界不同文明的相互理解和交流互动,参与并推动世界文化新秩序的建构,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二是促进传统文化海外传播。近年来,山东大学通过与国家汉办共建孔子学院、“中华文化体验基地”,取得了良好效果。三是承办大型国际学术会议。2015年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将在山东大学举办。该大会被誉为国际历史学界的“奥林匹克”,每5年召开一次,这是100多年来首次在亚洲举行。
记者:促进人文研究与推广的大众化,一般会理解为“将研究成果向民众普及”,但是我们知道,人文学科的科研成果,其价值有时难以在社会生活中显现,对此,山东大学有没有具体的举措?
张荣:繁荣发展人文学科,既要重视理论的研究与创新,又要注重教育的普及、宣传与推广。近年来,山东大学面向社会,与民间文化相结合,积极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大力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一是启动乡村儒学行动。2012年5月,由张士闪教授主持重点项目“礼与俗:近现代民间儒学传统——以山东百村田野考察为中心”。通过对山东村落的地理空间、历史沿革、人生仪礼、岁时节日、信仰活动、游艺传统等方面的深入调研,发掘儒学文化在民间社会的存在形貌、文化心态、传承脉络与现代创新形式。
二是开办齐鲁大讲坛。在山东省委宣传部统筹下,山东大学与省社科联、齐鲁晚报等单位联合主办了公益性、大众性人文社科类讲坛——齐鲁大讲坛,以“搭建思想平台,共享精神财富”为宗旨,打造内涵丰富、运作规范的公益讲坛,深受大众的欢迎和好评。
三是编撰《儒学小丛书》。2013年,山东大学启动由庞朴教授领衔的重大项目《儒学小丛书》100种,目的是通过小丛书、大制作,小文章、大手笔,将高水平的学术成果转化为通俗易懂、雅俗共赏的大众读物,普及中国传统文化。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