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2020-06-01 时事 74阅读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而理论和实践都表明,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是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必然选择。
第一,从所有制与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关系看,一种所有制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所有制与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不相同的概念。所有制是指对生产资料占有、使用、处置并获得收益等一系列经济权利和经济利益关系的总和;而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则是指在一定的所有制前提下财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所谓财产的组织形式,包括独资、合资和各类资本相互融合等形式,在企业形态上体现为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等。所谓经营方式,包括经营资产的直接经营方式和经营资本的间接经营方式。对于经济利益主体而言,拥有经济权利重要,而使经济权利得到实现更重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者既可以通过控制一定所有制赋予的全部权利来实现自己的利益,也可以通过权利的分割和部分权利的有偿转让来实现自己的利益。体现在所有制实现形式上,所有者控制全部权利,就形成了独资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和经营资产的直接经营方式;所有者有偿让渡了部分权利,比如经营权,就形成了股份制等资本组织形式和经营资本的间接经营方式。可见,相对于所有制,所有制实现形式具有相对独立性。同一种所有制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不同所有制也可以采取同一种实现形式。比如在资本主义国家,有业主制、合伙制、有 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多种资本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但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实质。这一切都说明,公有制可以而且应该适应时代发展、经济环境变化和科学技术进步的新情况,采取多种有效实现形式,以促进自身发展和壮大。
第二,推行公有制多种有效实现形式,才能消除传统经济体制下公有制的弊端,促进生产力发展。在传统经济体制下,我国公有制实现形式单一。在资本组织形式上,追求“一大二公”、纯而又纯,国有制企业占绝大多数;在经营方式上,国有国营、政企不分,政府直接干预企业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这样做的结果,造成了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对投资经营成果和公有资产保值增值缺乏严格、有效的责任制,经营者和劳动者动力不足,企业效益低下,严重阻碍了公有制经济发展。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低而且发展不平衡,同时,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多层次性和所有制结构的多样性,公有制实现形式单一化的路子走不通,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都可以大胆利用。只有通过推行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才能实现责、权、利相结合,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企业经营管理者和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公有资本发挥更大的作用,引导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第三,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推行公有制多种有效实现形式。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参与竞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必要前提。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不能通过搞私有化培育市场主体、发展市场经济。广泛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和利益多元化,使国有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才能顺应市场经济规律,形成企业优胜劣汰、管理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技术不断创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机制,使公有制企业充满活力,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此次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通过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实现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是我们党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一个伟大创举。这不仅对公有制经济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大贡献。
第四,实践证明,推行公有制多种有效实现形式是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五大以来,我们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方向,逐步对国有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