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监管框架的要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法律法规:制定明确的监管法律法规,对需监管的对象、范围、内容、标准等做具体规定,为监管行为提供法律保障。
2. 监管机构: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负责具体的监管任务,包括检查、审计、调查等。必须具备监管能力和专业水平,能够有效地执行监管职责。
3. 监察手段:为了全面有效地监管,需要有多种监察手段,主要包括定性和定量的监察手段,例如数据分析、现场检查、询问调查、报告评估、惩罚与奖励等。
4. 监管合作:外部监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为了最好的达到监管目的,各方需要加强合作。监管机构需要与企业、社会组织、群众等建立合作关系,协同努力, 从而实现共同的监管目标。
5. 监管透明:监管透明是对外部监管进行的最高标准之一。遵守透明原则可以促使监管机构公正行事,增强公众信任,提高其合规意识,减少违规风险。
6. 监管效果评价:监管机构要积极开展监管评估工作,对监管行为、监管成果、监管效果等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地监测、分析和评估,建立科学评估体系,判断监管工作的成效,并对监管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纠正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