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跆拳道被称为“感统训练”中的终极课程

2020-10-01 体育 165阅读
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简称SI)是指脑对个体从视、听、触、嗅、前庭等不同感觉通路输入的感觉信息进行选择、解释、联系和统一的神经心理过程,是个体进行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基础。

跆拳道运动中的训练内容比较全面,因为跆拳道运动包含套路,实战,特技,击破,护身术,跆拳舞,体适能等多方面的训练科目,适合幼儿和青少年练习和感统失调与身体不协调的儿童学习,是锻炼的最佳运动,不仅仅能强身健身,还能防身那么跆拳道运动都有哪些感统方面的帮助呢?感觉统合训练主要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系统,可分为触觉、前庭平衡训练、运动感觉等等项目的训练。
主要有以下几种:

1、触觉训练(跆拳道热身训练):强化皮肤、大小肌肉关节神经感应,辨识感觉层次,调整大脑感觉神经的灵敏度。

训练器材有:按摩球、波波池、平衡触觉板。

适应症:爱哭、胆小、情绪化、怕陌生、笨手笨脚、怕人触摸、发音不正确、偏食、挑食、注意力差、自闭、体弱多病等。
2、前庭平衡觉训练(跆拳道品势训练):调整前庭信息及平衡神经系统自动反应机能,促进语言组织神经健全、前庭平衡及视听能力完整程度。

训练器材:圆筒、平衡踩踏车、按摩大龙球、滑梯、平衡台、晃动独木桥、袋鼠袋、圆形滑车。

适应症:身体灵活度不足、姿势不正、双侧协调不佳、多动、爱惹人、语言发展迟缓、视觉空间不佳、阅读困难、自信心不足、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跌倒、方向感不明、学习能力以及习惯培养不起来。
3、弹跳训练(跆拳道特技训练):调整固有平衡、前庭平衡感觉神经系统,强化触觉神经、关节信息,促进左右脑健全发展。

训练器材:羊角球、跳床。

适应症:站坐无相、姿势不正、情绪化、身体灵活度不够、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语言发展迟缓、阅读困难、胆小、情绪化、笨手笨脚、视觉判断不良、触觉发展不假、关节信息不足。
4、固有平衡训练(跆拳道体适能训练):调整脊髓中枢神经核对地心吸力的协调,强化中耳平衡体系,协调全身神经机能,奠定大脑发展基础。

训练器材:独脚椅、大陀螺、脚步器、竖抱筒。

适应症:多动不安、容易跌倒、脾气急躁、好惹人、语言发展不佳、缺乏组织能力及推理能力、双侧协调不良、手脚不灵活、自信心不足。
5、本体感训练(跆拳道实战训练):强化固有平衡、触觉、大小肌肉双侧协调,灵活身体运动能力、健全左右脑均衡发展。

训练器材:跳床、平衡木、晃动独木桥、滑板、S型垂直平衡木、S型水平平衡木、圆形平衡板。

适应症:语言发展缓慢、笨手笨脚、注意力不集中、多动不安、情绪化、组织力及创造力不足。
所以说,在学龄前的儿童和小学阶段的学生,如果感觉统合失调或者身体素质欠佳的情况下,在受过专业的感统训练课程之外,不妨可以试试跆拳道运动带来的魅力与效果,“跆拳道”不仅仅能带来外在的强身健体,同时,通过礼仪教育,生命教育,感恩教育等方面的培养,还能提高孩子的情商,达到内外相结合的一项科学运动。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