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的杏花是怎样的形象?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2020-04-21 文化 83阅读
诗中杏花有宁可粉身碎骨,也不屈服于邪恶势力的作者形象.作者借此表明自己的志向。
也可以这么答:诗中杏花是妖娆美丽,高洁坚贞的形象 . 诗人赋予杏花以象征意义,并以“作雪” 诗人赋予杏花以象征意义,并以“作雪”和“成尘”为喻, 成尘”为喻, 形成对比, 形成对比,用“纵被”和“绝胜”来强调 ,深沉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宁愿为理想而献身也不愿同流合 污的悲壮感情。
王安石暮年退居金陵所做的《北陂杏花》一诗,为人们喜欢。
北陂杏花
一陂春水绕花身,
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
绝胜南陌碾成尘。
外传这首诗写于王荆公暮年免职退居江宁之后,是他晚境凄冷心境的写照。
王安石( 1021年-1086年),字介甫,晚号半山,谥“文”。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众人又称 王荆公。汉族,北宋临川人(今 江西省 东乡县 上池村人)。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学家。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绩。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拿手于说理与修辞,善于用典故,品格遒(qiú)劲有力,警辟精绝,也有情韵深婉的作品。著有《 临川师长文集》。他出生在一个小仕宦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 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念书,印象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诲。 庆历二年(1042年)登 杨寘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 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 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仕宦。 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登基,诏安石知 江宁府,旋召为 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 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 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又称王文公。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改变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宏大的革新家”。.与“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