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在高温环境下工作会怎样?

2022-04-18 健康养生 121阅读
在高气温或同时存在高湿度或热辐射的不良气象条件下进行的生产劳动,通称为高温作业。
,人体在高温环境下会造成以影响:
1、高温强辐射作业:在这类作业环境中,同时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热,即对流热(被加热了的空气)和辐射热(热源及二次热源)。人在此环境下劳动时会大量出汗,如通风不良,则汗液难于蒸发,就可能因蒸发散热困难而发生蓄热和过热;
2、高温高湿作业:其气象特点是气温、湿度均高,而辐射强度不大。人在此环境下劳动,即使气温不很高,但由于蒸发散热更为困难,故虽大量出汗也不能发挥有效的散热作用,易导致体内热蓄积或水、电解质平衡失调,从而发生中暑;
3、夏季露天作业:其气象特点是高温和热辐射主要来源是太阳辐射。露天作业中的热辐射强度虽较高温车间为低,但其作用的持续时间较长,且头颅常受到阳光直接照射,加之中午前后气温升高,此时如劳动强度过大,则人体极易因过度蓄热而中暑。
高温可使作业工人感到热、头晕、心慌、心烦、口渴、无力、疲倦等不适感,可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的改变,主要表现有:体温调节障碍,由于体内蓄热,体温升高;大量水盐丧失,可引起水盐代谢平衡紊乱,导致体内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失调;心律脉搏加快,心率紊乱,皮肤血管扩张及血管紧张度增加,血压改变;消化道贫血,唾液、胃液分泌减少,胃液酸度减低,淀粉活性下降,胃肠蠕动减慢,造成消化不良和其他胃肠道疾病增加;在水盐供应不足时可使尿浓缩,增加肾脏负担,有时可见到肾功能不全,尿中出现蛋白、红细胞等;神经系统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注意力和肌肉的工作能力、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及反应速度的降低,严重的可出现肌肉痉挛,伴有收缩痛等。
当由于热平衡和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障碍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导致了中暑的发生。临床上根据病症不同,可分别诊断为中暑先兆、轻症中暑、重症中暑,其中重症中暑可分为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种类型,也可出现混合型。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