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谈谈何为入侵物种,入侵种(invasive species),指一种植物从原产地通过各种途径在另一个地方恶性生存繁衍,并且繁殖迅速,侵入当地生态系统,依靠本地生态系统已经无法实现生态结构稳定,危害本土植物的繁殖甚至生存,并且人工干预也不能很好控制其分布,最后危害整个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造成自然、生态、以及经济损失的一类植物。
对于为何菊科占入侵种比例高,可以从菊科植物的习性、生理特征以及人为原因来讲
菊科,拉丁学名 Asteraceae,为双子叶植物中数量较为庞大的一科,自然形态为草本、亚灌木或灌木,稀为乔木。
菊科植物多为头状花序,头状花序是无限花序的一种,由许多无柄小花(或仅有一朵花)密集着生于花序轴的顶部,聚成头状。外形酷似一朵大花,实为由多花(或一朵)组成的花序。肉眼所看到的一朵花其实是由无数朵小花聚生在一起形成的,花药合生成筒状,称聚药雄蕊,加之花色多为明亮的黄色或者红色,这就吸引了昆虫来采蜜,每当昆虫在花序上停留或者爬行再到离开,便为无数朵花完成了授粉,因此大大增加了种子数量。
在繁殖方面,菊科植物种子多为瘦果,多数细小,有些甚至具有白色的冠毛,如蒲公英、苣荬菜等植物,能够借助空气流动把种子传播到其他地方;有些菊科植物甚至靠根状茎萌蘖,繁殖迅速,适应性强。
菊科植物大部分植物都是耐贫瘠的,在环境恶劣的条件下也能生存。
近年来,由于园艺的复兴,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到植物,但是由于缺乏一些经验或者知识,由于个人喜好或者为了达到某种景观效果,在景观建设或者私家园林中采用了大部分入侵性较强的植物,由于菊科植物花色明亮,形态丰富,因此运用较为广泛。波斯菊就是典型的例子,由于花色丰富,耐贫瘠,一度被用作公园花镜植物,由于人为原因,导致种子散逸到野外,造成其大量繁殖。另外有一部分菊科种子,伴随着集装箱的缝隙来到国内。
综上,菊科植物的生理和生存特性,加之人为原因,是导致菊科植物成为常见的入侵植物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