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开放

2020-08-27 时事 358阅读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
1、确立的理论依据
(1)、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2)、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3)、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2、确立的客观依据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经济建设,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和社会主要矛盾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的最重要结论,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①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和时代特征,决定了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
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矛盾的解决,有赖于生产力的发展。
③大力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
④总之,“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
3、发展是硬道理,是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16大)
“硬道理”既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又指主观上应该遵循的原则,因此要求我们必须自觉地把促进发展当作最高的原则。
发展指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相协调的发展,是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发展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是解决全球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关键所在。只有实现全球协调、平衡、普遍发展,才能实现世界的持久和平与稳定。
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方式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其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要使我们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我们党成立以来的一切奋斗,无论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国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打开了广阔的通途。从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实际状况看,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适时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体制的改革,积极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这样才能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就要:(1)、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中国现实,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开拓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新途径;(2)、必须坚持和深化改革,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清除;(3)、必须相信和依靠人民,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要指出的是,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发展生产力,既要见物,又要见人,更要重视人的素质的提高。要坚持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特别要看到,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突出,越来越显示出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巨大作用,成为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这就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用先进科技改造和提高国民经济,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工业化路子,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