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中学教师,更是一名家长。从教二十多年,长期关注家庭教育问题,业余时间学习心理学知识,2007年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今天很高兴与大家坐在一起,聊一聊我们共同关心的话题。
我们知道,没有驾证的司机是不能上路的,没有说明书的产品是不能出售的。可是有一种异常神圣而复杂的职业,却可以无证上岗,而且必须上岗;有一种构造复杂,使用困难的产品却没有说明书,这一“产品”一但售出更无退货制度。这一神圣的职业就是做父母,这一复杂的产品就是我们的孩子。
孩子出生了,我们做父母的也就上岗了。初为人父人母,我们更多地体验到的是新奇和激动,一位妈妈这样写道:
儿子降生来世的第一声啼哭,使初为人母的骄傲溢满我的心头;分娩的痛苦尚未隐去,我就蹒跚着走向哺乳间,给襁褓中心爱的儿子喂奶。细心的托起儿子幼小的身躯,把乳头轻轻地放进他的小嘴,立即感觉到吸吮的力量。顿觉一种无以名状的温馨与满足丰裕我的心扉。当我第一眼看到他时,裹在花布襁褓里伸胳膊蹬腿的小家伙,像花苞一样娇嫩可爱,用一双亮晶晶的小眼睛好奇地注视着这五彩缤纷的世界。我的双手都不知道该怎样抱他才好,生怕弄疼了他。他的小嘴左右寻找,像一只嗷嗷待哺的小鸟,定睛才仔细看清楚他:柔软的黑发,小小的嘴唇,雪白的皮肤,长的挺清秀的。这就是我的儿子。我欣慰的笑了,初为人母的喜悦涌上心头:我当妈妈了。儿子一天天地长大起来。三个月会翻身,四个月开始长牙,五个月便能坐起来,六个月就满地爬了。他细细的嗓音,总是丝丝入扣地缠着我的心。儿子要吃奶、要尿尿了,声响再轻再细,也能惊醒我沉沉的甜梦。时间过得飞快,儿子转眼已周岁了,小家伙长得壮实了。伸出的小手白白嫩嫩,一双小脚就像发了酵的白馒头,很是惹人喜爱,而且比以前更有灵气,模仿能力极强,什么小动作教他几遍也就学会了,他那种神情很是滑稽。左右邻居也甚是宠爱于他,闲暇之余围着他转,楼道内不时传来欢快的笑声。他会蹒跚走路了,像一名醉汉东倒西歪,让人看了忍俊不禁。抱到街上,他用一双亮眸好奇地打量这绚丽的天地,对什么都感到新奇,这个世界在他的眼里都是美好的。
这段文字很能勾起我们家长对孩子小时生活的美好回忆。
但是,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教育问题摆在了父母的面前,没有上岗证的父母,教育着没有说明书的孩子,难不难?累不累?苦不苦?
我们的家长很难,很累;我们的孩子很苦。
烦极了,累极了的家长有时会说:“早知道你这样,就不该把你生下来!”家长想退货,这可能吗。看看孩子怎么说,“早知道你这样,我就不该出生在你家。”这不,对你无证上岗提出了挑战。怎么办,到我们的家长课堂上来,或许能为你提供一些借鉴:学习有关孩子心理的知识,更好地了解孩子,为这一“产品”补写一份详细的说明书;学习怎样做好家长的知识,争取早日领到补发的上岗证,胜任这一神圣的职业: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谈的话题——怎样做一名合格家长。
今天到会的都是幼儿园孩子的家长,所以,围绕这一中心,我想与各位讨论三个问题:为什么送孩子上幼儿园?你了解自己的孩子吗?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家长?
一、孩子为什么要上幼儿园?
孩子在3岁之前是亲子关系培养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应该属于家庭,但孩子3岁之后,无论家庭条件如何,也无论孩子是否情愿去幼儿园,家长都应该把孩子送入幼儿园接受教育,这是孩子未来走向社会,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人,学会和各种人打交道的重要一步。但很多家长不了解幼儿心理的发展,有的家长在孩子不到3岁时就把孩子送进幼儿园,使孩子缺失了最重要的亲子情感培育,而有的家长在孩子3岁之后,或者因为老人不同意,或者因为孩子不情愿,就放弃了孩子幼儿园的教育,结果,给孩子的成长带来相当不良的影响。这些都是不可取的。把孩子送进幼儿园,有其必要性。
1.幼儿园生活比家庭生活更具有规范性
目前,中国很多家庭都是众星捧月的结构,即一个孩子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爱于一身,孩子成了家庭成员的中心,孩子的需要成了家庭行为规范的标准,这种家庭教育极不利于孩子规则意识的形成。而幼儿园里采取的是社会化普遍的行为规范:按时吃饭,按时活动,按时休息;任何小朋友都无权要求其他人必须为自己做什么,而且即使提出了要求也不会像在家里一样马上有人照单全收;盛饭,洗手,去卫生间有时需要排队等待;对别人要有礼貌,接受别人的帮助后要说谢谢,打扰到别人或让别人不舒服了要说对不起;在教室里不能乱跑乱闹;用完的东西要放回原位……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学会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并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2.幼儿园给孩子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机会
在家里,孩子接触的人是有限的,转来转去也就那么几个人,而幼儿园给孩子提供了良好的集体生活环境,让孩子有更多的与人交往的机会。小朋友间的交往,小朋友与老师的交往,小朋友与孩子家长的交往都是培养孩子交往能力的宝贵资源。单就这一点,幼儿园生活的优越性都是任何家庭所无法比拟的。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会得到很好的锻炼。
3.幼儿园给孩子提供了更多在矛盾与冲突中成长的机会
在家庭中,成人会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很少会发生真正的冲突。而在幼儿园里任何人的地位都是平等的,而且小朋友间本来就容易发生矛盾,这样就为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比如在家里,玩具都是自己的,几乎不会发生有人跟自己抢玩具的情况,而在幼儿园里这种问题差不多每天都能遇到。一般当孩子遇到类似的问题时,老师都不会直接帮忙处理,而是让孩子尝试着自己去解决,这样,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得到迅速提升。并且教师正确的引导,对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观,正确的道德情感,学会交往策略,情绪调控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4.幼儿园更适应幼儿社会化心理发展的需求
儿童3岁便有交朋友的需要。比如,妈妈带孩子去一个陌生人家中做客,一般情况下孩子是呆不住地,但是如果主人家刚好有个跟他年龄相仿的孩子,情况可就大不一样了,也许大人都要走了,两个孩子还玩得不亦乐乎,有小朋友在玩耍的地方总是更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小伙伴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是大人替代不了的,他们之间的活动能有效地促进孩子的社会化。而只有在幼儿园里,孩子才能获得更多的同伴交往机会。
总之,幼儿园是一个小社会,是孩子们的王国,对孩子从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幼儿园的生活,能使孩子逐步形成在社会交往中所必须的心理特征,发展起在社会生活中所必须的社会化能力。
二、你了解自己的孩子吗?
是不是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家长就万事大吉了,将来送进学校后就更加高枕无忧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无论幼儿园和学校教育多么发达,都不可取代家庭教育。家庭是迎接孩子生命的地方,也是滋养孩子长大的血缘沃土,是每一个人的生命之根。在这里,孩子获得了最早期的教育,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孩子从小在家庭里受到良好的教育,以后学校教育就能顺利地进行,如果孩子在家庭里受到不良的教育,就会使孩子在接受学校教育时发生困难,甚至难以教育;在这里,孩子获得最深刻的教育,因为父母是孩子最亲密、最信赖的人,父母和孩子共同生活在一个家庭里,接触的时间最多,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时刻刻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父母的教育往往在孩子心灵上起着决定作用;在这里,孩子接受了最长时间的教育,因为孩子从出生到他能够不依赖家庭而独立生活以前都在不同程度上接受家庭教育,越是年龄小的时候接受家庭教育越多。……西方教育学研究的结果显示:一个人在家庭中受的教育在其一生中起着50%--60%的重要作用。
所以,要想做好家庭教育这项工作,让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结合起来,为孩子成长提供最佳环境,我们家长必须了解自己的孩子。
第一, 孩子也是人,是独立存在的人
说那些残酷体罚学生的老师没有把学生当成人看有情可原,说家长不把自己的孩子当人待家长们可要起哄了。难道孩子的亲生父母还不知道爱自己的孩子?高尔基说过,爱孩子是母鸡也会干的事情。由此看来,是否把孩子当人待,不能看爱不爱孩子,而要看怎么爱孩子。看看这位家长是怎么爱自己孩子的就知道是不是把孩子当人待了。有一个家庭,上面逃避计划生育政策生了5个女孩,好不容易又生了个第6胎,是个男孩,这可是一家的命根子。爸爸对妈妈说了,什么事都不要你干,就给我抱好孩子。为了怕孩子硌着,碰着,8个月了孩子该学爬了,10个月了孩子该学走了,可这个孩子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妈妈的怀抱。2周岁了,孩子还在妈妈的怀里。人家的孩子都入园了,这个孩子还是不能离开妈妈的怀抱,因为他被妈妈抱成了残疾。这是多么沉痛的教训。
每一位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但不等于包办孩子的每一件事情,不能因为怕孩子摔交而总抱着他,如果不小心摔倒了,也要鼓励他自己站起来。不能因为怕孩子受委屈,而禁止他跟别人来往,如果孩子在学校里受了委屈,回家告诉家长,家长应该倾听孩子的诉说,表示理解并引导他自己解决问题。其实,从孩子呱呱坠地之日起,他就是一个独立的人。作为家长应注重对孩子的独立性的培养,使之健康地成长。
有一位妈妈,她是这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的:
1、鼓励孩子从小事做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女儿进幼儿园了,我就让他学习自己吃饭,即使他把饭粒洒在桌上,也不埋怨他,并跟他说浪费是不乖的孩子,应尊重大人的劳动成果,鼓励他把饭粒捡起来。让他学着扣纽扣,有时扣子上下乱了,我就带着他到镜子前照一下,当他自己看见自己的怪样子时,他就会对我说:“妈妈。我重新扣好吗?”当他纠正了自己的错,我就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2、在日常生活中为孩子提供机会,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从我们一家三口搬到新房子住,第二天早上就碰到了一个新问题,早上起来必须刷牙洗脸,但水池的高度太高,女儿太小,他就大声喊:“妈妈,我刷牙的泡沫吐不到水池里。妈妈快来帮我。”我听到他的叫声便走过去。我看见门口的旁边放着一只小凳子,就对他说:“你自己想办法吧。”经过思考,他就把小凳子放在脚边站上去了,他对我说:“妈妈我长高了,我能自己刷牙漱口了。”虽然帮他一下是很快的事,但如果帮他做了,孩子就少了一次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
3、在交往中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我们经常带孩子出去走亲访友,鼓励孩子与客人的孩子交往,从中学习礼貌待人、互相谦让。当孩子在玩乐中与别人发生争执时,我们尽可能不干涉,让他们自己解决,在解决的过程中学会克制自己。
总之,作为家长,在关心爱护孩子的同时,更应尊重孩子,因为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人。
不能把孩子当成一件东西、一件玩具,也不能把他们当成任由大人支配的附属品。当然更不能当成出气筒。
昨天和同事一起交流。同事说经常被三岁的儿子气的毫无办法。我怀疑地问:“不会吧?才三岁的孩子?”于是,我就和同事交流孩子的教育情况。我问同事一个问题:“您给孩子买玩具吧?”同事毫不犹豫的说:“买呀,现在的孩子那能缺少玩具呢!”我说,是呀,现在孩子的玩具多的都数不过来。甚至他自己都不知道有些什么。我接着又问“在给孩子挑选玩具时,您怎么做呢?”同事不解的说“我在给他参考意见,看买什么样子的好看,耐用”。我好像明白了一点,是同事在买玩具,而不是孩子买玩具。我又对同事发问:“假如您这次给孩子买玩具,孩子还要买一个和以前买的完全一样的玩具,您怎么做呢?”同事不解的看着我,问“他会要一个和以前一模一样的玩具吗?”我肯定的说“会”,她又说“我不会给他买一个以前有过的玩具”。我接着问:“为什么不能买一个和前面一样的呢?”同事不解的看着我说“已经有一个了,再买还有什么意义呢?”我又对同事发问“到底是给你自己买玩具玩,还是给孩子买玩具玩呢?”这次轮到同事肯定的回答了“当然是给孩子玩了”。我给她举例子,假如给你买衣服,有别人来指手画脚,你看上的别人说不行,别人说很漂亮的,你却不喜欢,你感觉如何呢?同事说,肯定是不如意了,我买衣服,就要我看好啊。我对同事说“你买衣服要你看好,说明你是一个有独立个性的人,不是和你一起买衣服的人的附属品,对吗?那么孩子买玩具的道理难道不是如此吗?你没有把你的儿子当成一个独立存在的“人”,而是把他当成你的附属品了,你明白吗?”从同事那困惑的表情看得出来,她还是没有弄明白,儿子才三岁,我是他妈妈,他这么小,怎么能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人”呢?
其实,我同事遇到的问题,是许多家长遇到的问题。这也是解决孩子问题的关键。
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是我们的错误。因此,作为家长的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生活中,把孩子看成是一个有独立思维的“人”,千万不要自以为是的认为孩子是我们生养的,是我们的“附属品”。和孩子难以沟通,也是把孩子当成“附属品”造成的。因为孩子虽小,但他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对各种事情,他有自己的处理方法。当家长的自以为是的时时处处,事事为孩子做主,孩子不喜欢也不希望家长这么做,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就和家长难以沟通。因此,在此提醒做家长的,在和孩子交往交流的过程中,请您记住: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
第二,儿童是儿童
前几天看到一个故事,有位妈妈问5岁的儿子:“假如咱俩有两个苹果,让你来处理,你会怎么办?”儿子说:“我把两个苹果都咬一口。”妈妈一惊,想儿子小小年纪怎么这么自私,好在这位妈妈比较有耐心,追问了一句:“为什么都要咬一口?”孩子答道:“我看哪个最甜,就留给妈妈。”妈妈顿时有说不出的感动,特别庆幸自己追问了一下,捕捉到了孩子纯真的善念。
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了解孩子,其实不然。孩子有孩子的思维,他们有许多想法和大人不同;孩子有孩子独特的天性,孩子有孩子独立的王国。作为家长,我们只有把孩子当孩子看,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心理学家早就告诉过我们,儿童的智慧来自于游戏,孩子的心智在玩耍中得到提高,孩子的各种能力在游戏中得到发展,孩子在集体游戏中人格得到健全,可是我们有些幼儿园放弃了自己的主阵地——游戏,抢占小学的领地:教孩子学汉字,我不知道他们到小学后还有没有学汉字的兴趣,更不知道幼儿老师条件反射的教法会不会对孩子产生深远影响。如果小学老师需要用很长时间来纠正孩子学习汉字的方法,那就很麻烦了。
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家长?
1、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童年,应该充满天真和烂漫。多少人回忆起他们轻松愉快的童年时,依然是那样的留恋,但如今的许多孩子却只能与书本为伍,根本无暇和溪水野草对话,与清风白云游戏。说起“童年”,许多孩子会无奈地说:“太没意思!”
说到底,是因为孩子的父母无情地占据了本属于孩子们自己的时间。他们总是习惯于让孩子围着“应试教育”的指挥棒转,追着“艺术教育”的风向标走。“孔融四岁会让梨,我孩子四岁会弹琴”“别的孩子四岁会绘画,我的孩子四岁弹钢琴”,互相攀比,恨不能让孩子成为“全能冠军”。父母过早地把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压在孩子那稚嫩的双肩上,过早地为孩子设计了“美好”的未来,可是操之过急,只能是拔苗助长。孩子有孩子的愿望,有他们的大地和蓝天,他们本不该有更多的栅栏。可为了大人们的意愿,他们不得不承受额外的负担,因此失去世天真和微笑,童年变得苍白而乏味。
孩子固然是家庭的孩子,社会的孩子,但首先应该是自然的孩子,大地的孩子,我们需要塑造孩子,但不能以牺牲孩子的天真、不能以一代人的刻板为代价。请给孩子留下一片自由驰骋的空间!让孩子们去趟小溪、去趴在地上看蚂蚁搬家,还给他们一个快乐的、活泼的、充满幻想、充满活力的童年。
2、做孩子的榜样。
做人的榜样:
做事的榜样:在某一幼儿园曾发生过这么一件事情:一小男孩很喜欢搂抱小女孩,并亲她们。老师在纠正其行为时,小男孩不解地望着老师说:“我爸爸也是这么亲妈妈的。”
学习的榜样:记得一位学前教育家曾经对家长们说:“孩子们的眼睛是照相机,脑子是录音机,你们的一言一行都刻在他们的心上,要做好榜样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3、学会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好的家庭关系胜过好的教育。
温柔而敏感的妈妈,勇敢而乐观的爸爸是幼儿阶段最佳的父母角色形象;富于童心的玩伴,诚实坦率的朋友是最受幼儿欢迎的父母的其他两种角色;而严肃的法官形象虽不受孩子欢迎,但在他(她)顽皮、淘气时还是奏效的
这是最佳的角色组合,当然是在孩子9岁之前父母最优的角色组合,还要记住,孩子小的时候你千万不要太“凶”,哪怕他(她)犯了错误;千万不要太“冷”,哪怕你的个性就是如此
你的孩子现在还小,你要最大限度地对孩子温柔、体贴。
及时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特别是心理方面的需要要。但也不要事事依着孩子,你得判断一下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你应坚持耐心,不发脾气的原则。
每天保持积极的情绪,不要向孩子流露忧虑情。
不要对孩子忽冷忽热。
看着孩子的眼睛说你很爱他。
坚持与孩子一块儿玩!
坚持给孩子讲故事。
要做个称职的爸爸.你首先得摆脱“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俗套,不要认为照管孩子是“婆婆妈妈”的事情。要知道父亲角色是绝非母亲可代替的,要发挥出你的独特作用。不与孩子交往怎么行?
每天都要热情地抱抱孩子!
每天都与他(她)玩一次!
每天都要蹲下来与孩子交谈交谈!
每天表扬他(她)一次,哪怕小家伙听不懂!
每周与孩子及孩子的妈妈团团圆乐一次。
通过今天的交流,希望能对各位家长有所帮助,在家庭教育中有什么困惑与市家教中心联系。
祝愿我们每一个家庭美满幸福!祝愿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