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招生要求?

2020-09-04 教育 1186阅读

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招生要求:

报考对象和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2.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

3.身体健康。除符合教育部、卫生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外,还须符合我院专业特点要求:

报考各专业考生均要求听力正常。

报考表演专业考生双目视力均应在5.0以上(经佩戴隐形眼镜矫正,新视力表);男身高不低于1.70米,女身高不低于1.60米;无肢体畸形,体表无疤痕、纹身、胎记及皮肤病。报考摄影专业各方向考生双目视力均应在5.0以上(经矫正,新视力表),且无色盲、色弱。

报考动画专业、美术专业各方向的考生,均要求无色盲、色弱。报考录音专业各方向的考生,均要求无色盲。

4.经大军区政治部批准的现役军人。

5.凡报考我院各专业(方向)的考生,请提前向生源所在地省级招办了解报考艺术院校的有关规定。

6.报考我院考生请注意 按教育部文件规定:考生所报考专业属省统考范围内的,应按照省有关招生规定执行(具体规定请考生向所在省招办咨询)。同时还须参加我院组织的专业考试。

7.华侨、港澳台地区考生符合上述条件,可以报考。

三、下列人员不能报考

1.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的在校生。

2.高级中等教育学校非应届毕业的在校生。

3.因触犯刑律已被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或正在服刑者。

4.被高等学校开除学籍不满一年者(从被处分之日起,到报名开始之日止)。

四、专业报名及参加专业考试

(一)专业报名

1.报名时须交验下列材料(材料不齐,不予报名):

《报名登记表》:全部项目必须如实填写,字迹清楚工整,内容完整、准确。

提供考生所在省"艺术高考报名证(高考报名号)"的原件及复印件。

本人身份证或户口卡原件及复印件。

2· 往届毕业生本人学历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应届高中毕业生提供学生证的原件及复印件或所在学校开具的"学生在学证明"原件)。

3.考生交验报名材料后,经院、系招生办公室审核确认,发给《专业考试准考证》。

4.报考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影视管理方向、文化经纪人方向)的考生,两个方向间不得同时兼报。

5.报考摄影专业(图片摄影方向、商业摄影方向)的考生,两个方向间不得同时兼报。

6.报考动画专业(漫画方向、动画艺术方向、电脑动画方向、游戏设计方向)的考生,四个方向间考生只允许兼报其中两个专业方向。

(二)专业考试

1.考生必须携带本人《身份证》和《专业考试准考证》,按指定时间、地点参加专业考试,证件不齐者不得进入考场。

2.考生在专业考试时间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同时报考我院两个专业(方向),并参加该两个专业(方向)的专业考试。

由于所报考专业及方向不同,专业考试的时间、形式、内容、地点可能会不同,请考生务必认真阅读专业考试安排,确认考试内容、地点,准备考试用品及材料,准时参加专业考试。

(三)考试纪律

报考我院的考生在考试过程中,须遵守国家高考考试纪律及北京电影学院考试规定,对违反考试管理规定和考试纪律,影响考试公平、公正行为者,将依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和《北京电影学院本科招生考试考生须知》进行处理。

(四)专业考试注意事项:

我院属教育部批准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报考我院的考生均需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中的文化考试和我院组织的专业考试。报名分文化考试报名及专业考试报名。文、理科考生兼招。

专业考试的报名:凡符合报考条件者,由本人持相关材料到我院报名,不接受函报。

五、文化考试

具体的还要看当年的招生简章,在北京电影学院现场报名

拓展资料

办学特色

经过几代人的接续奋斗,学校建立了完整、科学的电影学学科体系;形成了以本科教学为主体,涵盖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和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多形式的电影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北京电影学院以其办学思想科学化、专业架构整体化、教育体系系统化、人才培养精英化、学校功能一体化、实践教学规范化、教学保障现代化的办学优势,在中国电影高等教育领域处于领军地位。

经过60余年的积淀,形成了以“尊师重道、薪火相传”的校训,“修身、勤学、精艺、践行”的校风,“立德、立言、立行,求是、求美、求新”的学校精神为核心的大学文化体系。

以此为基础,学校致力于发展适应中国电影强国建设需要的电影教育,培养有所敬畏、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优秀电影工作者。2007年6月,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在2011、2012年美国《好莱坞报道》杂志推出的全球25 所最佳电影院校的排名中,我校连续两年居全球第三名。

学科专业设置

北京电影学院拥有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艺术学理论等三个一级学科,具有系统、科学的电影学科专业体系。现有文学、导演、摄影、电影学和影视技术等5个系;

表演学院、声音学院、美术学院、动画学院、管理学院、摄影学院、国际交流学院;

数字媒体学院、视听传媒学院、高职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11个分院及研究生院、基础部和培训中心,共计19个教学实施单位,涵盖了电影创作的每一个行当;

囊括了电影创作的全部环节,是唯一能独立进行故事片创作的院校,电影学学科综合实力领军全国,位列世界前茅。

知名校友

建校60余年来,北京电影学院为新中国电影事业培育了2万余名电影工作者,被誉为“中国电影人才的摇篮”。

其中有陈强、赵联、庞学勤、于洋、许还山、张天民、林汝为、林农、王炎、李文化、魏铎、沈杰、阿达、吴贻弓、丁荫楠、胡炳榴、陈家林、韦林玉、谢飞、郑洞天、张暖忻、王好为、黄蜀芹;

广春兰、李前宽、颜学恕、滕文骥、郭宝昌、翟俊杰、韦廉、陈凯歌、田壮壮、吴子牛、张艺谋、黄建新、鲁晓威、尤小刚、顾长卫、张黎、侯咏、赵飞、王小列、肖锋、赵小丁、陶经、李少红、胡玫、陈国星、霍建起、尹力;

冯小宁、何群、唐国强、寇振海、宋春丽、肖雄、张铁林、刘佳、周里京、方舒、张丰毅、谢园、沈丹萍、王志文、张子健、张嘉译、刘奕君、许晴、胡亚杰、蒋雯丽、徐静蕾、黄磊、赵薇、陈坤、何琳;

黄晓明、刘亦菲、张元、王小帅、贾樟柯、陆川、王全安、余男、柳云龙、袁立、黄渤、姚晨等一大批中国国内外电影艺术家及电影专业人士

参考资料:来源: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官网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