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食时血液中各种营养素百水平上升,机体各组织大都进入同化状态,合成大于分解。
人在饥饿时,体内血糖浓度降低,此时肝糖原分解形成葡萄糖进入血液,补充血糖。
人在重度饥饿时,血糖不足,导致脂肪酸大量代谢形成酮体。
在整个饥饿进程中,人体的生理保护作用十分突出,即加强肌肉等次要部分的分解,保证大脑及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等重要器官的营养需要。
扩展资料
饥饿过程在胰岛素减少、胰升糖素增加等激素调节下的代谢特点主要有:
(1)肌肉分解加强,释放出的大部分氨基酸转变为丙氨酸及谷氨酰胺。
(2)糖异生作用加强。
丙氨酸在肝脏中受胰升糖素的调节,显著加速糖异生作用。肌肉形成的谷氨酰胺被肠粘膜摄取,转变成丙氨酸,经门静脉入肝,是糖异生的又一来源。可见饥饿过程糖异生主要在肝内进行(约占异生糖的80%,其余20%在肾皮质进行)。
(3)脂肪分解加速,血浆中甘油与脂肪酸含量上升,结果仍是糖异生加强。
因为甘油可直接生成糖,而脂肪酸既可提供糖异生的能量,又可生成乙酰辅酶 A而促进氨基酸、丙酮酸、乳酸等的糖异生作用。由脂肪分解的脂肪酸,约有1/4在肝中转变为酮体,因而饥饿时血浆酮体可增高几百倍。脂肪酸和酮体成为心肌、肾皮质和骨骼肌的能源,一部分酮体也可被大脑利用。
(4)组织利用葡萄糖减少,原因是组织氧化和利用脂肪酸及酮体加强,生理意义在于减少来源已受限制的葡葡糖,而转向动用脂库脂肪,因为人体储备的脂肪按等热价计,远比储备的糖原为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饥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