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融合的利与弊?

2020-06-17 文化 342阅读
中国民族主义应向中西文化融合主义转型
作者:知原
今天在网上刚看到的一篇文章,《我们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思想体系——由潘岳南平讲话讨论所想到的》,我认为是一篇很好的文章,这篇文章将南平经验的讨论引向了很深的层面,就是我国的思想建设的层面。
此文提到了当今中国思想界非常普遍的现象,就是在很多方面许多人的基本观点其实是相同的,但一争论却常常走到了“极端的边缘”上。此文进一步指出,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是“ 各自运用的思想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一观点也是我非常赞同的。
此文章进一步分析了当今中国的四大思想资源或话语体系:自由主义、新左派、民族主义、 “一群盲无头绪,高喊马克思的新革命青年们”。此文认为,“这种纷乱的思想状况,是导致互联网上讨论出现极端现象的主要原因。”此文进一步指出,“我以为,我们要在一个什么样的话语体系下讨论,或许是一个更重要的问题。这就如中国的现代化究竟得按西方的现代化标准进行,还是要自己制定一个新的标准进行一样。”
此文最后认为,“就目前而言,或可为中国带来属于自己的话语思想体系的,也许只有民族主义了,因为他是中国人自身的情怀,是中国人维护自己利益的唯一可靠的思想武器。就产生的本源而言,他不是外来的,是内在的。有人或许会说自由也是本源的,我承认,但就本源的重要性而言,生存是第一位的,自由是第二位的。我们只有站在第一位的需要点上才能触摸真实。从这一点上说,民族主义只是一个思想的平台,通过他才能整合出属于中国的思想体系。”
此文最后的观点我也非常赞同,我在以前的文章《中国民族主义的起源、发展和结局》( h ttp://ctk.cn.gs/xhc/zgmzz.htm )中就指出,中国民族主义的最高成就“是能激发出一大群能从中国实情出发,以中国的繁荣强大为本的民族主义者,这些民族主义者能以宽大的胸怀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质与近现代西方文化的优质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新型文明的哲人。说的更简单明了一点就是,我希望中国的民族主义者中能孕育出一些类似于孔子、老子、墨子、韩非等的大哲人。不仅如此,中国的民族主义者中还需要出现一些实干家,能践行这些大哲人的治国安邦平天下的学说的人。中国的民族主义只有发展到这一步才是中国真正独立自主、繁荣强大之时。”
我在《<兴华策>的形成与基本思想》( http://ctk.cn.gs/xulun.htm )的“对我的思想的定性”中进一步将我上面的观点表述为:
“许多人常常喜欢把我定性为民族主义,我认为这种定性是片面的,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将我定性为中西文化融合主义是最恰当的。
事实上,我最初上网时宣传的就是中西文化融合。后来对网络有了一定的了解,发现网络上的思想界对中西文化融合并不关心。当时网络上的热门是民族主义、新左派和自由主义三大思潮, 而在这三大思潮中,民族主义和中西文化融合是最为互通的,所以我才发表了一些民族主义方面的文章。
但现在我觉得我应该再回到中西文化融合问题上来,因为我感到民族主义就其本身而言,始终不是一种建设性力量。民族主义只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它需要一种内在的寻求将我国、我们民族建设成为繁荣、强大、优秀的国家和民族的制度上、文化上的建设方案,而这种内在的制度上、文化上的建设方案正是中西文化融合所要解决的。
实际上,随着对民族主义争论的深入,民族主义这种内在的缺限日益暴露,议宣网友提出了什么是成熟的民族主义的问题,我在一篇文章中的回答就是能将中西文化融合起来的民族主义就是最成熟的中国民族主义。
另外,许多人担心民族主义会激发民族分裂情绪,这种担忧是存在的,但中西文化融合主义是不会激发这种情绪的,所以我认为民族主义应该向中西文化融合主义转型。
事实上,我认为假如中西文化融合能够成功的话,在后人看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掀起的民族主义运动是一场启蒙运动,它起到的作用是为中西文化铺路。因为这场民族主义是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崇洋媚外、全盘西化思潮的反击,它意味着对我们民族精神的重新定位,从此我们摆脱了那种崇洋媚外、全盘西化一统天下的局面,那种积极探讨中西文化融合的思想至少有了一席之地。”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