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与评价

2020-06-02 教育 38阅读
如何开展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与评价
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再现、整理、加工。通过作业,可以使学生的知识得以巩固,思维得到锻炼,作业也是师生交流的重要载体。教师怎样科学地设计作业是值得我们研究的,如果设计得好,既可以为教师减负,更能为学生的发展寻找新路。传统数学作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作业内容局限于学科知识范围,封闭僵化,往往远离学生实际。目前教师设计的作业并不尽如人意,表现为:作业量过重,许多老师搞“题海战术”,只图“量”,不求“质”,一味盲目地“强化”训练。其实这种盲目的“题海战术”,导致思维活动空间减小,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更使学生负担过重,与素质教育相违背,使学生作业效果降低,作业抄袭现象严重,造成负面影响;作业设计的形式单一,往往为清一色的计算题。这样单调枯燥的作业形式,让学生得不到学习的乐趣。因此,数学教师要研究作业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数学作业的设计原则:
根据新课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模式,我认为数学作业的设计要突出以下原则:
(一)目的性
布置什么样的作业教师要心中有数。教师须要把握重点,突出难点,这样才能进行科学安排,合理布置作业。
(二)针对性
在数量上要有弹性,难易程度上、数量广度上要合理的调控,给学生自主选择,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既有效缓解差生的心理压力,又提高优等生探求能力。设计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新知识并成为拓展、深化知识的基础。
(三)趣味性
兴趣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富有情境的作业,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去完成,在练习中感受乐趣。
(四)层次性
层次性是指作业内容要由浅入深,具有一定的梯度,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适合思维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
(五)实践性
实践性是指作业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在观察、操作、实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探究性
探究性是指作业内容能吸引学生步步深入,促使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探究性作业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形成一种积极主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数学作业的设计方法
(一)内容应精练
在以往的教学中,作业的设计主要以例题仿做的题目为主;另有单纯求解的题目和独立完成的题目等茫茫“题海”,从而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为此,教师要做到:
1、把握作业的质。教师应根据课堂所讲内容精心筛选,尽量兼顾作业的典型性、系统性和全面性。在作业的选编上既考虑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又能体现出启发性、巩固性的原则,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数学作业应有的效能。
2、科学地控制作业的量。一般说来,在每节课后布置10——20分钟左右的作业量较为适宜。作业布置受学生素质、年龄特征和所教具体内容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不能一概而论。应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性练习,精心选择辅导资料,为学生布置高质量的,具有典型性的作业题,应达到练一题而通一类的效果。
3、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数学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倡导自主性作业;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全面考虑学生差异,自主选择作业,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实现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既能让学生充分展示才艺特长、张扬个性;又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在不同的基础上各有收获。
(二)形式应多样
在作业形式上要注意变化,实现多样化,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各种能力。如可设计观察查阅型、动手实践型、探究型等题型:
总之,多元化、个性化的开放型作业,使学生都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施展才华的机会。以课堂为“主阵地”,作业为“分战场”,发展为目标,自主合作为手段,让他们在快乐中进步、成长。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