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十三篇和三十六计的区别?

2020-09-09 综合 187阅读
倒不是为了你的分,算是志趣相投吧。
孙子兵法十三篇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但对于有些东西没有细说,比如奇正相参,一般人很难运用,于是他的孙子孙膑和36计的作者秦朝的杨南柯就把这些战争理论用具体的案例去阐述。
比如孙子兵法中说,兵贵胜,不贵久也,于是孙膑就提出个持久战的例子,就是当我是被动挨打又无实力取胜时,就尽力拖着你让你赢不了又走不开,就是耗死你的具体应用。
比如孙子兵法说置之死地而后生,于是杨南柯就用了上屋抽梯的一计,是便于后人理解运用罢了。
关于兵法分三种境界理解,贯通,运用,有了三十六计算是对贯通的一个贡献吧。建议你看电视剧(孙子兵法与36计)讲的可以,其他的目前看来还没有讲的太好的。
一句话你就明白了,一直崇尚兵家的孙子,临终前皈依了儒家,尽管两家我都喜欢,但我个人自更喜欢孙子兵法。
你需要对诸子百家有个整体认识,一定要看易中天先生讲的先秦诸子百家,你会选出你自己喜欢的。
个人认为,对于国家来讲,孙子兵法是个得偿所愿的工具,就好像外科手术刀,儒家是辅中药,药效能百世不衰。
1、比如论语 儒家的姿态是与时间去争抢 抢出时间去建立,的确,儒家讲究有为,在现实中很合适。
2、而看老庄 则是在时光中顺应 乐生~,说句时候,任何个人的理想和事业在人类发展史上都不值一提,我们的确需要有个平和心态。但控制不好的人发展成消极厌世就不行了,学道家得有慧根,得很聪明。道家是对社会美满的终极要求,儒家的有为做的好不好,最后可以用道家的标准来衡量社会进步到何种程度了。
我很佩服孔老夫子,四书中的大学和中庸,可以让中华民族永不消亡,其他的两本论语和孟子是分别记录这两位大师的话的,有一次学生问孔子为什么山上的树壮的被杀,山下的家畜病的被杀,我们是该壮还是不壮,孔子告诉他介于二者之间,这就是中庸,可以保证不被灭族。再加上一个好学,这个民族绝对是非常牛+。
看了孙子的东西 主要的收获是哪方面的呢?擅长对抗。增加有体系的智谋。
3、韩非子呢?他们都说 韩非子用人 有一套 适合 在公司 社会 官场 与人打交道看
法家,是有权术,但是只是内容的三分之一,还有法制和威势的追求。韩非子把法术势三者合在一起才是正道。其中法最牛,可保国家数世不竭,其他两者是保君主长时间在位,是维护君主个人利益的,而且掌握这两方面需要天赋。
任何时候任何社会不可能一家包打天下。法家的法制必须要,以防恶,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必须要,以佑善,兵家的诡诈必须有,以杀敌保自身,道家的思想也必须有,看清历史潮流,保持平常心。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