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上著名的三大阴谋骗局

2020-06-05 财经 66阅读
南海泡沫事件——历史上第一次世界证券市场泡沫事件
“泡沫经济”一词即来源于此事件。
17世纪末,英国经济兴盛。然而人们的资金闲置、储蓄膨胀,当时股票的发行量极少,拥有股票还是一种特权。为此南海公司觅得赚取暴利的商机,即与政府交易以换取经营特权,于是南海公司于1711年成立。
1719年,公众对股价看好,促进当时债券向股票的转换,进而反作用于股价的上升。
1720年,为了刺激股票发行,南海公司接受投资者分期付款购买新股的方式。英国下议院通过南海公司交易议案后,南海公司的股价立刻由129英镑窜升至160英镑。当下议院也通过议案时,股价又涨至390英镑。于是投资更为踊跃,半数以上的参议员纷纷介入,连国王也不例外。股票供不应求导致了价格狂飚到1000英镑以上。公司的真实业绩严重与人们预期背离。
1720年6月,英国国会通过了《反金融诈骗和投机法》,许多公司被解散,公众开始质疑,波及南海公司。
1720年7月起,内幕人士与政府官员大举抛售,南海公司股价一落千丈,12月跌至每股124英镑,南海泡沫破灭。
英国的财政部长在南海公司的内幕交易中,私赚90万英镑利润。丑闻败露后,他被关进了英国皇家监狱——伦敦塔。但是,那些不知情的投资人比他更悲惨。损失惨重的还有英国经济和政府信用。
===============================================
郁金香泡沫,简言之,是社会集体投机赚钱的获利心理造成,后果是迟早爆炸的炸弹传来传去,落到最后的人倒霉.并会造成社会经济恶性动荡.损害了经济本来的发展趋势.
提起郁金香,许多人立刻就会想到被誉为“鲜花之国”的荷兰。的确,荷兰人钟爱郁金香,将其奉为国花,并把它和风车、奶酪和木鞋一起,统称为荷兰的“四大国宝”。每到暮春时节,满山遍野的郁金香争奇斗艳,晶莹修长的叶片,像装满美酒的酒杯似的花朵,透明馨香,令人心醉。法国作家大仲马在他的传世名著《黑郁金香》中,曾这样赞美一种名叫“黑寡妇”的黑色郁金香:“艳丽得让人睁不开眼睛,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小说家优美的笔调,更为郁金香增添了一层传奇而又浪漫的色彩。
然而,如今的大多数人可能并不了解,曾几何时,郁金香美丽的花朵,竟使无数荷兰人为之疯狂;一枚看起来与洋葱头别无二致的郁金香球茎,竟然价值连城;甚至整个国家,都因郁金香而陷入混乱之中,并为之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历史上最大的三个泡泡——郁金香投机风潮
郁金香投机风潮
人们绝难想到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第一起重大投机狂潮是由一种小小的植物引发的。
这一投机事件是荷兰由一个强盛的殖民帝国走向衰落而被载入史册的,它也是迄今为止证券交易中极为罕见的一例。经济学上的特有的名词"郁金香现象"便由此而出!
让我们回溯到17世纪的荷兰,看看世界投机狂潮的始作俑者是如何为之疯狂如何为之悲泣的。
郁金香,一种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郁金香原产于小亚细亚,在当地极为普通。一般仅长出三四枚粉白色的广披针形叶子,根部长有鳞状球茎。每逢初春乍暧还寒时,郁金香就含苞待放,花开呈杯状,非常漂亮。郁金香品种很多,其中黑色花很少见,也最珍贵。郁金香的花瓣上,多有条纹或斑点,容易受病毒的侵袭。
17世纪的荷兰社会是培育投机者的温床。人们的赌博和投机欲望是如此的强烈,美丽迷人而又稀有的郁金香难免不成为他们猎取的对象,机敏的投机商开始大量囤积郁金香球茎以待价格上涨。在舆论鼓吹之下,人们对郁金香的倾慕之情愈来愈浓,最后对其表现出一种病态的倾慕与热忱,以致拥有和种植这种花卉逐渐成为享有极高声誉的象征。人们开始竞相效仿疯狂地抢购郁金香球茎。起初,球茎商人只是大量囤积以期价格上涨抛出,随着投机行为的发展,一大批投机者趁机大炒郁金香。一时间,郁金香迅速膨胀为虚幻的价值符号,令千万人为之疯狂。
郁金香在培植过程中常受到一种"花叶病"的非致命病毒的侵袭。病毒使郁金香花瓣产生了一些色彩对比非常鲜明的彩色条或"火焰",荷兰人极其珍视这些被称之为"稀奇古怪"的受感染的球茎。
"花叶病"促使人们更疯狂的投机。不久,公众一致的鉴别标准就成为:"一个球茎越古怪其价格就越高!" 郁金香球茎的价格开始猛涨,价格越高,购买者越多。欧洲各国的投机商纷纷拥集荷兰,加入了这一投机狂潮。
1636年,以往表面上看起来不值一钱的郁金香,竟然达到了与一辆马车、几匹马等值的地步。就连长在地里肉眼看不见的球茎都几经转手交易。
1637年,一种叫"Switser"的郁金香球茎价格在一个月里上涨了485%!一年时间里,郁金香总涨幅高达5900%!
所有的投机狂热行为有着一样的规律,价格的上扬促使众多的投机者介入,长时间的居高不下又促使众多的投机者谨慎从事。此时,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导致整个市场的崩溃。
查尔斯.麦凯在他的著作中讲述了一个故事,他把引发郁金香球茎大恐慌归结为一起偶然的事件。
一位年轻的水手,是一个外国人。初来乍到,他不知道荷兰国内正在掀起起郁金香投机潮。水手因卖力地工作得到了船主的奖赏,离船时他顺手拿了一朵名为"永远的奥古斯都"的郁金香球茎。那朵球茎是船主花了3000金币,(约合现在3到5万美元)从阿姆斯特丹交易所买来的。当船主发现郁金香丢失时,便去找那位水手,并在一家餐厅里找到了他,却发现水手正满足地就着熏腓鱼将球茎吞下肚去。水手对郁金香的球茎的价值一无所知,他认为球茎如同洋葱一样,应该作为鲱鱼的佐料一块儿吃。值几千金币的球茎在一个陌生人眼里竟如同洋葱,是水手疯了,还是荷兰人太不理智了,法官难以决断。然而,就是这个偶然事件仿佛一枚炸弹,引起阿姆斯特丹交易所的恐慌。谨慎的投机者开始反思这种奇怪的现象,反思的结果无不例外地对郁金香球茎的价值产生了根本性的怀疑。极少数人觉得事情不妙,开始贱价卖出球茎,一些敏感的人立即开始仿效,随后越来越多的人卷入恐慌性抛售浪潮,暴风雨终于来临了。
一时间,郁金香成了烫手山芋,无人再敢接手。郁金香球茎的价格宛如断崖上滑落的枯枝,一泻千里,暴跌不止。荷兰政府发出声明,认为郁金香球茎价格无理由下跌,让市民停止抛售,并试图以合同价格的10%来了结所有的合同,但这些努力毫无用处。一星期后,一根郁金香的价格几乎一文不值,——其售价不过是一只普通洋葱的售价。
千万人为之悲泣。一夜之间多少人成为不名分文的穷光蛋,富有的商人变成了乞丐,一些大贵族也陷入无法挽救的破产境地。
暴涨必有暴跌,客观经济规律的作用是任何人都无法阻挡的。下跌狂潮刚过,市民们怨声载道,极力搜寻替罪羊,却极力回避全国上下群体无理智的投机这一事实。他们把原因归结为那个倒霉的水手,或把原因归结为政府调控手段不力,恳请政府将球茎的价格恢复到暴跌以前的水平,这显然是自欺欺人!
人们紧接着把求援之手伸向法院。恐慌之中,那些原已签订合同要以高价购买的商人全部拒绝履行承诺,只有法律才能督促他们依照合同办事。然而,法律除了能干预某些具体的经济行为外,它是决不能凌驾于经济规律之上的。法官无可奈何地声称,郁金香投机狂潮实为一次全国性的赌博活动,其行为不受法律保护!
人们彻底绝望了!从前那些因一夜乍富喜极而泣之人,而如今又在为乍然降临的一贫如洗仰天悲哭了。宛如一场恶梦,醒来之时,用手拼命掐自己的脸蛋才发觉现实就在梦中。身心疲乏的荷兰人每天用呆滞的目光盯着手里郁金香球茎,反省着梦里的一切…… 世界投机狂潮的始作俑者为自己的狂热付出的代价太大了,荷兰经济的繁荣仅昙花一现,从此走衰落。
郁金香球茎大恐慌给荷兰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使之陷入了长期的经济大萧条。17世纪后半期,荷兰在欧洲的地位受到英国有力的挑战,欧洲繁荣的中心随即移向英吉利海峡彼岸。
郁金香依然是郁金香,荷兰却从此从世界头号帝国的宝座上跌落下来,从此一蹶不振。
"郁金香现象"成了经济活动特别是股票市场上投机造成股价暴涨暴跌的代名词,永远载入世界经济发展史。
==================================
密西西比泡沫的特征
在荷兰郁金香泡沫迸裂80年后,在1719年又出现了著名的法国密西西比股市泡沫。这两个泡沫的相同之处是:法国股票市场的价格和当年郁金香价格一样在很短的时期内大起大落。从1719年5月开始,法国股票价格连续上升了13个月,股票价格从500里弗尔涨到一万多里弗尔,涨幅超过了20倍。法国股市从1720年5月开始崩溃,连续下跌13个月,跌幅为95%。密西西比股市泡沫和郁金香泡沫的不同之处在于:荷兰郁金香泡沫基本上是民间的投机炒作,但是法国密西西比股市泡沫却有着明显的官方背景。郁金香泡沫所炒作的只不过是一种商品,牵涉到的人数有限,而法国密西西比股市泡沫却发生在股票和债券市场,把法国广大的中下阶层老百姓都卷了进去。从这一点来说,法国密西西比股市泡沫更具有现代特色。
约翰·劳的金融理论
在18世纪初,由于法国国王路易十四连年发动战争,使得法国国民经济陷于极度困难之中,经济萧条,通货紧缩。当时法国的税制极不健全,不仅对法国王室贵族豁免税收,而且其他地方的漏洞也很多,尽管法国政府不断提高税率,穷征暴敛,依然入不敷出,国库空虚,债台高筑,老百姓怨声载道,国家危机重重。
就在这个关头,货币理论的一代怪杰约翰·劳(John Law)应运而生。约翰·劳出身于英国爱丁堡,青年时代接受了良好的政治经济学教育。年轻时的约翰·劳血气方刚,他在1694年一场决斗中杀了人而不得不逃亡他乡。约翰·劳在欧洲流浪时期仔细观察了各国的银行、金融和保险业,从而提出了他独特的金融理论。和许多18世纪的经济学家一样,他认为在就业不足的情况下,增加货币供给可以在不提高物价水平的前提下增加就业机会并增加国民产出。一旦产出增加之后,对货币的需求也会相应跟上来。在实现了充分就业之后,货币扩张能够吸引外部资源,进一步增加产出。他认为纸币本位制要比贵金属本位制更好,纸币本位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给了发行货币的银行更多的运转空间和控制宏观经济的能力(参见Law,1760)。说白了,采用贵金属本位制,发行货币要看手上有多少金子银子。之所以被称为贵金属,是因为金银在世界上的储量有限,几乎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增加金银的供给量。纸币本位制就没有这个限制。如果金融当局愿意的话,启动银行的印钞机,要印多少就可以印多少。纸币本位制的这个特点使之像一把双刃剑,在增强了金融货币政策影响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导致通货膨胀的危险。约翰·劳认为拥有货币发行权的银行应当提供生产信贷和足够的通货来保证经济繁荣。他所说的货币供给中包括了政府法定货币、银行发行的纸币、股票和各种有价证券(参见Michael Bordo,1994)。不难看出在约翰·劳的理论中已经蕴藏了当代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一些基本观点。著名的经济学家熊彼得曾经高度赞扬说,约翰·劳的金融理论使他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跻身于第一流货币理论家的行列之中。
天赐良机,约翰·劳获得了用武之地
1715年,法国摄政王奥莱昂公爵正在为法国的财政窘态犯愁。约翰·劳的理论好像是向他抛出了一个救生圈,似乎法国只要建立一个能够充分供给货币的银行就可以摆脱困境,解决国债的资金融通问题。对于手握大权的奥莱昂公爵来说,只要能够搞到钱,就是建立10个银行也不成问题。于是,在法国政府的特许下,1716年约翰·劳在巴黎建立了一家私人银行—通用银行(Bangue Genarale)。这家银行拥有发行货币的特权,其货币可以用来兑换硬币和付税。通用银行建立后经营得非常成功,资产总额迅速增加。约翰·劳在1717年8月取得了在路易斯安那的贸易特许权和在加拿大的皮货贸易垄断权。当时,北美的路易斯安那是属于法国的领地。由于路易斯安那位于密西西比河流域,人们便把由约翰·劳一手导演的泡沫经济称为密西西比泡沫。随后,约翰·劳建立了西方公司(Companie d诶ccident)。该公司在1718年取得了烟草专卖权。1718年11月成立了塞内加尔公司(Senegalese Company)负责对非洲贸易。1719年约翰·劳兼并了东印度公司和中国公司,改名为印度公司(Compagnie des Indes),垄断了法国所有的欧洲以外的贸易。约翰·劳所主持的垄断性的海外贸易为他的公司源源不断地带来超额利润。
1718年12月4日,通用银行被国有化,更名为皇家银行(Banque Royale),约翰·劳仍然担任该银行的主管。皇家银行在1719年开始发行以里弗尔为单位的纸币。约翰·劳在贸易和金融两条战线上同时出击,节节取胜,声望鹊起。约翰·劳希望能够通过货币发行来刺激经济,解除法国沉重的国债负担。实践他的金融理论的时刻终于到了。
金融泡沫,昙花一现
1719年7月25日,约翰·劳向法国政府支付了5 000万里弗尔,取得了皇家造币厂的承包权。为了取得铸造新币的权力,印度公司发行了5万股股票,每股面值1 000里弗尔。约翰·劳的股票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股票价格很快就上升到1 800里弗尔。
1719年8月,约翰·劳取得农田间接税的征收权。约翰·劳认为法国的税收体制弊病很严重,征税成本太高,漏洞太多,直接影响到了法国政府的财政收入。约翰·劳向政府建议,由他来承包法国的农田间接税,实行大包干,每年向政府支付5 300万里弗尔。如果征的税赋收入多于这个数字,则归印度公司所有。由于这个数字大大高于法国政府的税收岁入总额,奥莱昂公爵何乐而不为?在约翰·劳的主持之下,印度公司简化征税机构,降低征税成本,尽力扩大税基,取消了对皇室贵族的免税待遇。当然,为此约翰·劳得罪了不少贵族豪强。印度公司在法国声名大噪,促使其股票价格连连上涨。在1719年10月约翰·劳的印度公司又接管了法国的直接税征税事务,其股票价格突破了3 000里弗尔。
1719年约翰·劳决定通过印度公司发行股票来偿还15亿里弗尔的国债。为此印度公司连续三次大规模增发股票:在1719年9月12日增发10万股,每股面值5 000里弗尔。股票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股票价格直线上升。
1719年9月28日印度公司再增发10万股,每股面值也是5 000里ザ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