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虽然是实用工具,但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需求,毛笔的制作工艺不断提高,品种不断增多,使毛笔日益完善和精美,逐渐也成为收藏、鉴赏珍玩的古物。
我国最早的毛笔,大约出现在近3000年以前。在秦朝之前,毛笔叫做“聿”和“不律”等,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才有了“笔”这个名称。蒙恬奉命对毛笔进行了集中生产和改良,所以有秦大将蒙恬造笔之说。这以后,宣州出的宣笔兴盛了好几个朝代。其中在唐宋时期宣州生产的用兔毫制成的紫毫笔,在海内外影响都很大。到了南宋和元代,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的制笔业非常发达,一直到如今,湖笔在毛笔中依然独占鳌头。今天非常有名的“善琏湖笔”和“老周虎臣笔庄”都是湖笔的杰出代表。
毛笔的鉴赏不仅要着眼于装饰意味浓厚的、色彩艳丽的、内容丰富的笔管上,还要重视笔毫的形制和“四德”。根据用途一般分为紫毫、兼毫、水笔、狼毫、羊毫、大笔和画笔等数种。
(1)羊毫:用山羊毛制作,属大众化用品。其中宿羊毫存放多年,脂肪已干化,容易着墨;陈羊毫有些刚性;颖羊毫精细,尖端透明;净羊毫无杂质,羊毫性均柔软。
(2)紫毫:用山兔背部的黑尖毫制成,毛性较为刚硬,写行书、草书宜。
(3)狼毫:用黄鼠狼尾毛制成,其刚性略差于兔毛。
(4)鼠须笔:用家鼠鬓须制成,笔行纯净顺扰、尖锋,写出的字体以柔带刚。
(5)鸡毫笔:用鸡的胸毛制成,相当柔软,初学书法者难于掌握,因而不宜使用。
(6)猪鬃笔:用猪鬃加工蒸制而成,用于书写大匾。
(7)兼毫:将不同兽毛以不同比例掺合而成。书写可刚柔相济。如紫毫与羊毫配合而成,其中紫毫越多越硬,反之较柔。选购时可依书法者要求不同而定。
毛笔是古人必备的文房用具,在表达中华书法、绘画的特殊韵味上具有与众不同的魁力。因此,古人非常重视毛笔本身的书画功能,一款好的毛笔必须具备“四德”,即“尖、齐、圆、健”四点。
尖:指笔毫聚拢时,末端要尖瑞。笔尖则写字锋棱易出,较易传神。作家常以“秃笔”称自己的笔,但笔不尖则成秃笔,做书神采顿失。选购新笔时,毫毛有胶聚合,很容易分辨。在检查旧笔时,先将笔润湿,毫毛聚拢,便可分辨尖秃。
齐:指笔尖润开压平后,毫尖平齐。毫若齐则压平时长短相等,中无空隙,运笔时“万毫齐力”。因为需把笔完全润开,选购时就较无法检查这一点。
圆:指笔毫圆满如枣核之形,就是毫毛充足的意思。如毫毛充足则书写时笔力完足,反之则身瘦,缺乏笔力。笔锋圆满,运笔自能圆转如意。选购时,毫毛有胶聚拢,是不是圆满,仔细看看就知道了。
健:即笔腰弹力;将笔毫重压后提起,随即恢复原状。笔有弹力,则能运用自如;一般而言,兔毫、狼毫弹力较羊毫强,书亦坚挺峻拔。关于这点,润开后将笔重按再提起,锋直则健。
可见,只有注意了以上诸点,才能淘出具有良好内涵的古笔来。
端砚不同石料潜力差别的思考
端砚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投资价值不等于说在肇庆随便买块石头都是如此,还要看什么坑口,品质如何,坑口杂,品质差的石头再放一百年,也没什么潜力。如骨董收藏,一件东西在其产生时就是精品,保存至今就是宝贝,在其产生时就很普通,放到现在也不贵,如一些汉罐,宋瓷,在当时就大量生产,质量粗糙,放到现在几百圆也买得到,要想保值升值,首先要是好东西。
先说坑口,端砚各坑口因地质形成原因的差别,材料品质整体有较为共同的特点和质量。以前料子还有,除上三坑(老坑,坑仔,麻坑)认真研究外,我对其他坑口没太在意,现在料子紧张,也不得不对其他坑口研究研究了。如非要分个前后顺序的话,我是这样理解的:第一级:老坑,深水麻;第二级:坑仔,麻子坑;第三级:宣德岩,朝天岩,古塔岩;第四级:白线岩,有洞岩;第五级:梅花坑,宋坑;第六级:斧柯东,沙浦石等杂坑;绿端,白端另算。单从石料品质来说,一二级自然是首选,三四级之精华者和第五级有特色者也可收藏,第六级基本不考虑。
坑口明了后,就要看品质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我多年的经验,不管什么坑还是有些共同标准的。第一,看色泽。蓝色为上,紫色次之,褐色又次之,灰黄灰绿最差。第二,听声音,木声为上,金声为下。(如砚材在两到四厘米厚,较为方便。)第三,以手握之一两分钟,看有无水气滋生,水气越重越好。第四,在石上擦水,看水干的速度如何,干的越快当然不好,好的砚台,砚池一汪水可一两日不干。第五,如方便的话,以墨锭试之,将墨磨浓,放几分钟后以水冲之,好石可涤之即净。
品质没问题还要看品相,这一点可分两种审美取向,其一求纯净(这是高要求),其二求石品,石品我觉得不应以多为佳,应以“纯”“正”“净”“妙”为准,有的石头石品是多,但零乱琐碎也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