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灭亡的原因

2020-04-26 综合 138阅读

1、由于长安地处偏西,粮食供应困难。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派杨素、宇文恺等人在洛阳兴建东京,以掌控中原与江南经济,由于每月要役使民丁两百万人,隋炀帝又注重洛阳都城的完善奢华,因此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2、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隋炀帝开凿通济渠的同时,带后宫、诸王、卫队等大量人群沿运河巡视南方,沿途之上,花费许多资金,征调许多人民。

3、大业三年(公元607年),隋炀帝巡视北方时,征调北方人民经太行山开凿驰道直到并州(今山西太原),并向附属的突厥启民可汗要求突厥民众协助开凿驰道。

4、大业四年(公元608年),隋炀帝出巡榆林动员壮丁百余万人,从榆林到紫河(今内蒙古、山西一带)筑造长城以保护突厥启民可汗。

5、隋炀帝在位时有志于开疆辟土。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征服林邑(今越南中南部);同年征服契丹;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收复琉球;大业四年(公元608年)震服伊吾;大业五年(公元609年)征服吐谷浑。

6、大业八年(公元612年)、大业九年(公元613年)与大业十年(公元614年),隋炀帝对高句丽发动了三次大规模战争。其中第一次东征高句丽遭受了惨败,浪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加重人民负担,导致日后隋末民变的发生。

7、隋炀帝好大喜功,急功好利,多次发动战争劳民耗材,最终引起隋末危机,导致隋朝灭亡。

扩展资料

隋炀帝在位前期国力仍然强盛,隋炀帝继位之初就决定营建东京洛阳,并于同年下诏迁都洛阳,以洛阳为中心开凿沟通中国南北的隋唐大运河,修建驰道(今天的国道)与修筑长城,带动中原与南北各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交流与商贸发展,并对四周展开征讨,扩大了隋朝版图。

在政治制度上,隋炀帝改革官制与租调制度,并开始设置进士科,最终形成科举制,这些都属于创新的典章制度。隋炀帝在位的前七年是公认的隋朝全盛时期。

隋炀帝大业七年(公元611年),山东、河南大水成灾,淹没了四十多个郡县,王薄率领民众在长白山(今山东邹平)发动叛变。当时民变范围大多集中在山东地区,不久被隋军镇压。

大业九年(公元613年),刘元进占领吴郡,自称天子,当然很快被隋军消灭。同年,楚国公杨玄感在黎阳(今河南浚县)举兵起义,达官子弟踊跃参加,带动全国各地纷纷发动叛变,隋朝的统治集团开始分裂。江淮地区的杜伏威、辅公祏两人在齐郡(今属山东)举兵叛乱,随后南下江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隋朝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