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学习效率低……高考临近,一些考生的神经绷得越来越紧,甚至出现不同程度的“考前焦虑症”。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医师李幼东表示,考前考生出现适当焦虑和紧张感是正常的,能够激发学习热情,帮助学生进步,但过度焦虑会影响考生水平的正常发挥。
这就需要考生学会自我调节,以平常之心对待考试。此外,家长也应调整自身的心理状态,切勿将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晚上失眠白天走神眼下正是高三考生调整心态、复习冲刺的时候,可小李同学的心态怎么也平复不下来。“一想到马上就要高考了,就感觉压力特别大。”小李说,他现在几乎每天都要学到深夜11点,虽说身体已经很是疲惫,但躺在床上后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
晚上休息不好,第二天昏昏沉沉,上课也时常走神,不能集中精力。其实,像小李一样“心慌慌”的考生不在少数。一位家长告诉记者,女儿平时成绩优秀,学习也很自觉,可自从前段时间模拟考试,女儿看到试卷脑子突然一片空白之后,就开始无精打采、精神萎靡,学习成绩明显下滑。
这位家长坦言,近段时间,女儿说话少了,吃饭也少了,放学一回家,就关在房间里看书,很少出去和同学进行交流。而且脾气也突然变得暴躁起来,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和家长争吵,出现这种情况,他们也不知怎么办才好。考前出现焦虑主要原因是担心失败为什么高考考生在考前会出现以上情况?对此,记者采访了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医师李幼东。
李幼东表示,这是一种考试焦虑症,是指由“考试”及其相关因素引起的一类心理障碍。注意力不集中,考试过程中容易走神;自信心下降,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心悸心慌、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等是考前焦虑的主要表现。考生担心最终考试的结果不是自己想要的,不能达到父母的标准,让自己失望也辜负父母的期望,是造成考生产生考前焦虑情绪的主要原因。
其次,自我认知不足,还未建立起良好的自信心,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存在担忧,也是造成有些孩子因压力过大而产生焦虑情绪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李幼东还特别提醒,“过分”地将高考描述成一个人生的重大关卡,也容易对学生形成压力,产生一旦考不好将会影响一生等错误认知。
考试期间,家长和孩子的关系非常敏感,对孩子异乎寻常的关心照顾、严格要求和体贴安慰,都会让孩子感受到临考前的紧张气氛。因此家长要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平常心,用自己的心态影响和调整孩子的心态,要鼓励孩子,相信孩子有能力去缓解焦虑情绪,给孩子一些心理支持,创造一个相对轻松的应考环境。
加强情绪管理,合理确定高考目标李幼东表示,当考生出现焦虑、压力过大的情绪时,不妨试试这样做。首先,学会加强自我对情绪的管理。像一个旁观者一样中立地观察自己,努力对考试做出理性的评价和看法。例如,可以进行内在的自我对话:“我感觉到心跳有点快,这是正常的情绪反应,它可以帮助我有效率地答题和思考,我可以通过深呼吸来放慢自己的心跳。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慢慢消退考生对考试情境过分焦虑的本能非理性启动。其次,合理确定高考目标。每一个高三学子都拥有一个目标,都希望自己考上理想的大学,可是过于高远的目标让人产生太强的动机,反而会束缚潜能的发挥。想要考好的动机太强烈,会导致大脑皮层情绪区域成为主导的兴奋中心,思考和思维的区域反而受到抑制,大脑出现卡壳。
所以要选择恰当的目标,目标定位会直接影响你的动机水平,中等水平的动机最能激发人爆发潜能。最后,李幼东指出,考生可以利用一些辅助方法帮助自己缓解考前焦虑。研究表明,运动可以消除一些导致焦虑的化学物质,使精神放松、心情愉悦,跑步、打球或游泳等都是不错的运动项目。
此外也可以通过情感宣泄来缓解压力、保持心理平衡,可以把紧张、焦虑的情绪讲给亲人或朋友,让自己的内心得到调整。(燕赵都市报 记者 檀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