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思想道德修养论文 要求900字

2020-05-02 音乐 74阅读
音乐使我们充实、愉快,轻松,音乐具有它独特的功能,即调节人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锤炼人的意志,培养人的个性,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音乐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具有整和人格的作用。
一、加强音乐素养的教育
所谓音乐素养,包括音乐素质与音乐修养,不单纯是要有基础的、最一般的音乐知识与实践能力,还要有对于音乐较高的认知能力与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素养,可以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对外部事物较深层的感悟能力。
首先,艺术在美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音乐作为艺术的一种,也有其特殊的位置。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在人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音乐可以净化心灵、美化情操,促使人健康向上。听什么样的音乐,唱什么感情的歌曲,不仅对一个人的情绪感染,性情陶冶有作用,而且对整个社会的精神,风尚都有重要的潜移默化作用,《义勇军进行曲》就是在非常的时期起了积极的作用及影响。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是最早的,最有影响力的音乐教育家,孔子培养弟子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里,其中“乐”在第二位。在他的教育哲学中,道德与音乐是相辅相成的。“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其中“乐”即取得和谐的意思,他提倡的是以音乐来提高品德。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强调音乐对人思想的净化作用,他说:“音乐教育比其他教育都重要得多”。他认为,音乐教育除了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教育以外,还承担把人教育成美的人、完善的人。
其次,重视提高音乐的创造性思维。创造音乐的过程是体验音乐美的过程,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人们通过音乐活动能够提高自己的修养,端正自己的品行,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同时要在音乐中抒发情感,就必然要采用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即演唱(奏),但音乐的创作往往是与演唱(奏)同时存在的。可以这样讲,演唱(奏)是音乐情感直接地表达方式,而音乐作品则是音乐情感的重要载体。音乐教育在发展学生创造能力方面有独特的功能,那么,如何在音乐课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认为要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积累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产生新的思维活动。音乐方面的创造性思维,往往使人容易和音乐创作联系在一起。当然,音乐创造性思维的突出表现莫过于音乐创作,但是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可能去培养专业的作曲家,而是应该通过音乐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去启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发掘学生的聪明才智,去培养有创造性的思维的人。
对学生进行音乐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可以从创造性音乐学习活动入手。在音乐教学中,音乐创作活动可以说是最具体、最有效的体验和学习方法之一,学生在学习音乐中,不仅需要学习和体验别人的作品,更需要的是要培养他们运用音乐基本要素去完整的表达他们自己的音乐思想,这是音乐教学的目的之一。音乐创作是学习很有意义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通过具体操作音乐基本要素,得到音乐创作过程的体验。我们说音乐创造力是发展人的创造思维和能力的重要课题,它将贯穿于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以学生已有的对音乐基本要素的体验为基础,让学生经历和体验音乐的创作过程。音乐的产生过程其实是一种创造过程,我们称其为三度创作:即作曲、表演和欣赏。我认为,表演与欣赏也是一种创作,最早,表演与创作是合二为一的。因此创作音乐的过程是体验音乐美的过程,它有利于了解自己的进步,促进对音乐的感知、表现和创造。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音乐的独特魅力,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也无疑为学生个性的自我完善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途径。
再次,怎样进行音乐表现在音乐教育中占用重要的作用。音乐表现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所谓“表现”:“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时,表现音乐又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而自信心是对自我的一种肯定,是一种积极的态度,是学生良好个性的展示。
二、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1、加强音乐理论的教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任何事情、任何工作,要想做得好,就必须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脱离实践的理论,是行不通的;但是,课堂教学工作如果没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认识就会停滞,工作就会被动或陷于盲目性。
理论是指导实践的一把钥匙,掌握好理论知识,有利于准确地把握事物,对事物的认知要从本质上理解学习,从而提高到一个较高的层次。要学好音乐,音乐理论就是打开音乐之门的钥匙,要重视并要求学生学习好音乐理论知识就是这个道理。授课中,往往忽视了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这是音乐教学的一个致命不足。所以,让学生更深意义地理解并学习音乐,音乐理论教学首当其冲。如果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只限于在日常生活中唱歌、跳舞,弹奏音符,这是不够的,要从理论的基础上去学习,创造、发展音乐,挖掘音乐的真理与魅力,使其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2、教学方法是获得音乐教育的重要途径
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习的一种活动,教学方法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自从人类有教学活动开始,也就有了教学方法的创造和应用。教学所使用的各式方法是达成教学目标的“手段”。教师不仅运用恰当的方法去指导学生的思考和主动学习,也应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教材的内容,甚至教学的氛围等来决定适当的方法。随着时代进程的加快,教育事业也随之走向了一个新的高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采用诸如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多媒体的教学,生动、立体并加强了情境、情趣、情感的引入,活泼的画面、节奏鲜明富于动感的织体、详尽悦目的解说及配合练习的实践,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形象生动,感知鲜明,印象深刻,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掌握知识的质量,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现代化教学手段对知识的巩固、对智能发展的各个环节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一音乐教学的改革是促进学生对学习音乐产生强烈兴趣的良好手段。
3、提倡健康音乐的学习与欣赏
音乐,人们对它并不陌生,它作为一种艺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生活及思想感情,它通过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完美的组合,感染欣赏者。人们常说,音乐可以陶冶情操、净化灵魂,这当然和音乐的特性以及人们对音乐的心理感知是分不开的。人们对音乐的感知、理解与欣赏是通过一系列心理活动来完成的,而音乐的社会功能也主要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通过欣赏者的心理活动得以发挥
2.
音乐使我们充实、愉快,轻松,音乐具有它独特的功能,即调节人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锤炼人的意志,培养人的个性,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音乐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具有整和人格的作用。
一、加强音乐素养的教育
所谓音乐素养,包括音乐素质与音乐修养,不单纯是要有基础的、最一般的音乐知识与实践能力,还要有对于音乐较高的认知能力与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素养,可以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对外部事物较深层的感悟能力。
首先,艺术在美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音乐作为艺术的一种,也有其特殊的位置。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在人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音乐可以净化心灵、美化情操,促使人健康向上。听什么样的音乐,唱什么感情的歌曲,不仅对一个人的情绪感染,性情陶冶有作用,而且对整个社会的精神,风尚都有重要的潜移默化作用,《义勇军进行曲》就是在非常的时期起了积极的作用及影响。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是最早的,最有影响力的音乐教育家,孔子培养弟子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里,其中“乐”在第二位。在他的教育哲学中,道德与音乐是相辅相成的。“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其中“乐”即取得和谐的意思,他提倡的是以音乐来提高品德。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强调音乐对人思想的净化作用,他说:“音乐教育比其他教育都重要得多”。他认为,音乐教育除了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教育以外,还承担把人教育成美的人、完善的人。
其次,重视提高音乐的创造性思维。创造音乐的过程是体验音乐美的过程,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人们通过音乐活动能够提高自己的修养,端正自己的品行,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同时要在音乐中抒发情感,就必然要采用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即演唱(奏),但音乐的创作往往是与演唱(奏)同时存在的。可以这样讲,演唱(奏)是音乐情感直接地表达方式,而音乐作品则是音乐情感的重要载体。音乐教育在发展学生创造能力方面有独特的功能,那么,如何在音乐课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认为要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积累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产生新的思维活动。音乐方面的创造性思维,往往使人容易和音乐创作联系在一起。当然,音乐创造性思维的突出表现莫过于音乐创作,但是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可能去培养专业的作曲家,而是应该通过音乐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去启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发掘学生的聪明才智,去培养有创造性的思维的人。
对学生进行音乐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可以从创造性音乐学习活动入手。在音乐教学中,音乐创作活动可以说是最具体、最有效的体验和学习方法之一,学生在学习音乐中,不仅需要学习和体验别人的作品,更需要的是要培养他们运用音乐基本要素去完整的表达他们自己的音乐思想,这是音乐教学的目的之一。音乐创作是学习很有意义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通过具体操作音乐基本要素,得到音乐创作过程的体验。我们说音乐创造力是发展人的创造思维和能力的重要课题,它将贯穿于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以学生已有的对音乐基本要素的体验为基础,让学生经历和体验音乐的创作过程。音乐的产生过程其实是一种创造过程,我们称其为三度创作:即作曲、表演和欣赏。我认为,表演与欣赏也是一种创作,最早,表演与创作是合二为一的。因此创作音乐的过程是体验音乐美的过程,它有利于了解自己的进步,促进对音乐的感知、表现和创造。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音乐的独特魅力,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也无疑为学生个性的自我完善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途径。
再次,怎样进行音乐表现在音乐教育中占用重要的作用。音乐表现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所谓“表现”:“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时,表现音乐又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而自信心是对自我的一种肯定,是一种积极的态度,是学生良好个性的展示。
二、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1、加强音乐理论的教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任何事情、任何工作,要想做得好,就必须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脱离实践的理论,是行不通的;但是,课堂教学工作如果没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认识就会停滞,工作就会被动或陷于盲目性。
理论是指导实践的一把钥匙,掌握好理论知识,有利于准确地把握事物,对事物的认知要从本质上理解学习,从而提高到一个较高的层次。要学好音乐,音乐理论就是打开音乐之门的钥匙,要重视并要求学生学习好音乐理论知识就是这个道理。授课中,往往忽视了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这是音乐教学的一个致命不足。所以,让学生更深意义地理解并学习音乐,音乐理论教学首当其冲。如果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只限于在日常生活中唱歌、跳舞,弹奏音符,这是不够的,要从理论的基础上去学习,创造、发展音乐,挖掘音乐的真理与魅力,使其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2、教学方法是获得音乐教育的重要途径
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习的一种活动,教学方法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自从人类有教学活动开始,也就有了教学方法的创造和应用。教学所使用的各式方法是达成教学目标的“手段”。教师不仅运用恰当的方法去指导学生的思考和主动学习,也应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教材的内容,甚至教学的氛围等来决定适当的方法。随着时代进程的加快,教育事业也随之走向了一个新的高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采用诸如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多媒体的教学,生动、立体并加强了情境、情趣、情感的引入,活泼的画面、节奏鲜明富于动感的织体、详尽悦目的解说及配合练习的实践,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形象生动,感知鲜明,印象深刻,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掌握知识的质量,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现代化教学手段对知识的巩固、对智能发展的各个环节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一音乐教学的改革是促进学生对学习音乐产生强烈兴趣的良好手段。
3、提倡健康音乐的学习与欣赏
音乐,人们对它并不陌生,它作为一种艺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生活及思想感情,它通过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完美的组合,感染欣赏者。人们常说,音乐可以陶冶情操、净化灵魂,这当然和音乐的特性以及人们对音乐的心理感知是分不开的。人们对音乐的感知、理解与欣赏是通过一系列心理活动来完成的,而音乐的社会功能也主要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通过欣赏者的心理活动得以发挥。 [next]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音乐欣赏的过程也就是感情体验和升华的过程,由于情感体验是受理性支配的。所以,一个人从小到大,对音乐情感的体验会随着社会实践、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而得到提高,同时也将会从中丰富自己的情感。
由于人对客观事物的感受是一种综合的心理反映,所以,对音乐的欣赏不仅能直接体验音乐音响,还可以起到唤起人们的想象、联想、提高注意力、记忆力的作用。一般来讲,描绘性、情节性的音乐所引起的联想,可以使人得到“情景交融”的综合感受;从注意力上说,人们在欣赏音乐时,注意力会随着起伏变化的乐曲,始终稳定在几分钟或稍长的音响中,这对稳定自己的注意力是非常有效的。
健康艺术能使人生更加丰厚,良好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一个民族的精神文明和社会面貌也往往通过音乐鲜明地反映出来。音乐能启发人们产生美感,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好的音乐作品不仅有鲜明美好的音乐艺术形象,充满生活的气息,表现出朝气蓬勃的乐观情绪,可以振奋人的精神,弘扬新的社会风尚。古时,把音乐分为正音和邪(淫)音,正音可以移风易俗,净化人的心灵,邪音没有节制,会乱人心志。荀子是战国末期的思想家,他指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的确,优美高尚的音乐,蕴含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能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分辨真假,美丑,善恶的能力。使学生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修养各方面发生变化,培养一种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觉的道德信念。例如: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大型声乐曲《黄河大合唱》,通过多种演唱形式,气势雄伟、磅礴,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充满爱国主义的火一般的激情,给人一种向往美好,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信心和力量。《国歌》、《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歌唱祖国》、《我的祖国》、《祖国,我永远热爱你》等歌曲,在雄壮或抒情、优美的旋律里,使学生体会祖国山河的壮丽,人民的勤劳勇敢,唤起他们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使命感,从而培育他们爱国的深厚感情。所以,我们应尽量让他们接触有一定高雅情趣的音乐,使学生在接触音乐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个人修养也得到了提高。
健康的音乐具有五大功能:一是声,通过“耳闻”、“神听”被大脑感知作用于人体;二是情,音乐作品表达的情绪,如悲、欢、喜、乐;安宁、平静、开阔、奔放、雄壮、高昂等,直接作用于思维和人的肌体,产生养生健身效果;三是意,即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和声、配器、调式与调性表现的整体效果,使人产生想象和追逐,将人带入一种现实的意境中,诸如高山、流水等等不同的意境之中,使人获得满足和享受,达到调节思维和肌体的效果;四是速,即音乐的快慢节奏和轻重缓急特性,对人的思维与反应产生直接影响,快而强的音乐使人听之欲动,安静而祥和的音使人心绪平和安闲,雄壮有力之乐使人精神抖擞;五是波,即音乐声波产生的能量,会直接影响人的血脉跳动和脑细胞思维频谱。因此,音乐能量及音乐语言被人接收后会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和五脏六腑产生直接影响,同时作用于思维,影响心理与情绪变化,达到健身治病的效果。
现代自然科学的研究证明,不同的音对调节人的情绪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柔情、恬静、果敢、热烈、安舒、和悦、平静等。中国的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宫音悠扬和谐,可助益饮食;商音热烈厉劲,可制止躁怒;角音安舒流畅,可助人入眠;徵音激情踊跃,可通调血脉;羽音透彻柔和,可启迪心灵。
有人称:音乐是神经系统的“维生素”,也是花钱最少的“保健品”。
4、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发挥音乐教师的重要作用
从一定意义上讲,一个好的教师队伍,就是一所好的学校。注重对音乐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对音乐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有力地推动和实施创新教育,只有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实现音乐教师素质的转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条件。正确认识教师素质的含义、特点和作用,明确教师素质转变的核心内容,了解实现教师素质根本转变的条件,对于全面提高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首先,必须切实提高教师的基本道德素质,这是形成教师敬业精神的基础和前提,提高教师的基本道德素质,主要是提高教师的社会公德素质,一个教师如果不具备最基本的道德素质,也就不可能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其次,必须切实提高音乐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敬业精神是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综合表现,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产生敬业精神的根本保证。职业道德素质主要包括:信念、情感、意志和行为。一个人的敬业精神是以信念、情感、意志为基础,在职业道德行为过程中表现出的综合性的道德品质,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就要使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信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把优秀的道德品质转化为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源泉。再次,音乐教师自身素质高,在教学中有良好的心态,优美的教学风范,将会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美化他们的心灵。
音乐素养的提高,还有待于其他方面的素质作支撑。否则,所谓的音乐素养绝对达不到一定的高度,甚至只是一处空中阁楼。孔子所说的“礼”,就是做人的道理、做人的规矩。一个有较高道德修养和高尚情怀的人、有廉耻的人,才能真正进入到音乐的神圣殿堂,去感悟音乐的美妙,去接受音乐的对灵魂的洗礼,去传播人类真诚的情感并召唤人类的心灵使之去无私地施爱。所以,要想得到音乐的宠爱,首先要学会怎样做人。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范畴,音乐是使人达到完整的人,即人之本性的人和人格健全的人;是构建人的感性与理性协调发展的文化心理结构;是开发直觉思维进而增强与抽象思维相配合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