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

2022-08-10 社会 100阅读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①与机体老化和疾病有关的心理反应。机体老化引起的皮肤变皱失去弹性、脂肪增加、视力减退、听觉迟钝变聋、动作反应迟缓、记忆力减退、心智锐敏度降低等,以及脑组织细胞萎缩、色素沉着、钙和脂肪沉着增多和坏死灶等退行性变化,都是各种心理活动衰退的生物学基础。老年人患各种疾病也明显增多,常见的有心血管、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等,其中一些能直接影响老人的心理功能。例如,脑动脉硬化并发的脑组织供血不足会引起记忆减退,严重的将使老人变成痴呆;视听感知力的减退也会影响老人对客观事物的认知以及和他人的接触交往。疾病也会对老人发生一些间接的心理影响。例如,有些老人由于长期患病,造成经济上和生活自理上的困难。行动不便与生活圈子缩小反过来又使老人产生年老无用、是别人的累赘等想法,进而出现孤独、抑郁、厌世等情绪。此外,对自身健康的考虑,往往也是老年人常见而又颇难排解的心理问题。

②退休和社会职能变化造成的心理问题。例如老年人退休后离开有较多人际交往的环境而回到狭小的家庭,使生活内容和节奏发生巨大变化,不少人会因此产生烦躁、抑郁,感到茫然、无所事事,导致某些身心障碍。一般来说,老年人适应这种情境或重建新的生活秩序需要一年左右。持有不同的工作和生活态度的人对退休的反应和适应是不同的,如愿意多有闲暇时间或乐于从事家务的人往往对退休持欢迎态度。社会应该宣传退休是老人完成其社会职责后的光荣退役,组织多方面关心退休人员的生活;家属也应给以支持、体贴、安慰,共同为之安排新的生活秩序,帮助老人顺利地适应这一转折。

③家庭变故与家庭关系的改变。以核心家庭为主的美国,只有不到20%的老人与亲属同住。老人中女性丧偶的约占50%,男性占20%,其中很多人(约占28%)是独自生活,约有5%的老年人住在各种形式的养老院里。根据调查,中国老年人有60~90%与儿孙共同生活,其中大部分是三代同堂。老夫妻俩单独生活或独居的仅占10~30%左右。由于子女一旦因结婚或工作离家,作母亲的失去了多年为之操劳的对象时,许多老妇产生孤独、抑郁等情绪障碍。在中国,儿女结婚以后,不少仍和父母同住,老年人,尤其是老妇既有儿女照料,也还承担操持家务、养育孙辈的责任;既有依靠也有寄托,可促进积极的心理状态。但也有部分家庭由于关系复杂产生种种矛盾导致心理紧张,也是老年人心理卫生工作的对象。子女夭折、挚友死亡,特别是丧偶给老年人以重大的精神刺激,往往会引起严重的情绪障碍,如呆木、渴念死者、抑郁等。这时,亲友的及时安慰和关注、退休老人的集体活动能起缓解作用。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