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什么时候赶走八国联军,详细过程?

2020-09-20 综合 1832阅读

1.八国联军不是被中国赶走的,而是在强迫清政府接受众多不平等条约后撤军的。最终清政府于1901年9月7日签订《辛丑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条约。

由清政府与英国、俄国、德国、法国、美国、日本、意大利、西班牙、荷兰、比利时、奥地利11国签订的这个条约规定,中国赔款9.8亿两白银。此条约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八国联军侵华撤退的过程:

(1)义和团运动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导火索,1900年5月28日,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奥匈帝国八国在各国驻华公使会议上正式决定联合出兵镇压义和团,以保护使馆的名义调兵入北京,清政府被迫同意。

(2)1900年5月30日至6月2日,八国的海军陆战队400多人,陆续由天津乘火车开到北京,进驻东交民巷。

(3)6月中旬,侵华帝国主义海军在沙俄海军将领指挥下,联合进攻大沽口炮台,遭到守军坚决抵抗,清军共击伤击沉敌舰6艘,毙伤敌军200余名。正当战事激烈时,守将罗荣光中弹牺牲,清军失去指挥,大沽炮台失守。

(4)大沽口失陷后,俄、英、德、美援军数千人,闯入天津海河西岸紫竹林租界,对天津城及其外围发动猛攻,并于7月14日攻陷天津。

(5)8月中旬,联军2万余人由天津进犯北京。8月13日,联军进至北京城下,进攻东便门、朝阳门、东直门。英军率先由广渠门破城窜入。8月14日北京失陷。次日清晨西太后和光绪皇帝仓惶出逃。

(6)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派兵四处攻城略地,扩大征伐。9月,俄军在攻占秦皇岛、山海关同时,集中庞大兵力,分五路对东北地区实行军事占领。10月中旬,德军统帅瓦德西率兵3万来华,攻占保定、张家口等地。

(7)12月22日,英、俄、德、美、法、日、意、奥以及西班牙、荷兰、比利时等十一国公使联合向奕劻、李鸿章递交《议和大纲》十二条。清政府于27日同意接受。

(8)1901年1月15日,奕劻、李鸿章在《议和大纲》十二条上正式签字画押。1901年5月11日,奕劻、李鸿章照会列强公使,接受四亿五千万两赔款总额的要求。

(9)1901年8月8日,八国联军从北京撤退完毕。1901年9月7日,总理外务部事务和硕庆亲王爱新觉罗·奕劻和文华殿大学士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代表清廷与帝国主义签订了《辛丑条约》十二款及其十九个附件。

扩展资料:

《辛丑条约》共有12条正文和19个附件,主要内容是:

1.清政府向各国共赔款4.5亿两,以关税、盐税和常关税作担保,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9.8亿两;

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3.拆除大沽炮台和北京至海通道的各炮台;在天津周围20里内不得驻扎中国军队,列强可以在北京驻扎防守使馆的卫队,并在京榆铁路沿线包括山海关在内的12个要地驻扎军队;至少两年内禁止中国进口军火和制造军火的材料;

4.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与诸国仇敌"组织,违者处死;各省官吏必须保护外国人的安全,否则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惩办赞助过义和团运动的"首祸诸臣",在外国人"遇害被虐"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

5.对德、日“谢罪”。清政府分派亲王、大臣赴德、日两国表示“惋惜之意”,在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杀之处建立石牌坊。

6.中国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并指定皇族亲贵担任外务大臣。

参考资料:

1.参考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9月7日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

2.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辛丑条约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