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州一级的军官叫什么?相当于现在一个市的最高军事指挥。

2020-05-04 综合 120阅读
在宋朝的军官叫法比较含糊
你可以看看这个
一级编制。
宋神宗时,为增强国防力量,曾推行王安石改革军制的新法, 主要有省兵法、将兵法、保甲法和保马法。省兵法,即简编并营,裁 汰老弱、冗兵。将兵法,即改变更戊制造成的兵将分离,使武将对所 部有统御川随和指挥作战之权。于全国诸路(四川除外)设置100 多个将,每将统兵数干,以禁军若干指挥为主,与蕃兵、乡兵等混合 编组而成;统兵官称正将、副将,置将统领的禁军称系将禁军;各地 不隶于将的称不系将禁军,地位次之。驻守京城的禁军又称在京禁军。不系将禁军与在京禁军均保留原有编制;系将禁军在京禁 将、部:队3级编记,一队50人。后又在将之上设军,以统制、统领 为正副长官。保甲法,是对乡兵制度的改革,即在全国按户2丁取 1充当保甲,5户为1小保,25户为1大保,定期习学武艺,夜间轮 流巡警。其中,凡是经严格训练的乡兵,成为禁军的辅助力量,少数 还被升为禁军。保甲法,即在推行保甲法的基础上,改牧监养马为 保甲养马,以扩大军马来源,增强军队战斗力。
南宋军队变化较大。初期,北方禁军主力大部溃散,重新编组 的中央军;称屯驻大兵,南方各地的系将和不系将禁军虽保留原番号和建制,但已不是主力,而降为与厢军相类的杂役兵。南方厢军 沿北宋旧制,专供杂役.不事征战。乡兵名目繁多,在与金、元抗伤 中发挥过一定作用。善兵因陕西的陷落,事实上已不存在。屯驻大 兵的番号几经更易,初为御营军、东京留守司军、陕西军3支大军, 后统改为行营护军,分前、后、左、右、中5支大军。绍兴十一年 (1141)又改为御前诸军,以示直属皇帝,并受枢密院管辖,不隶三 衙。至中期,先后在长江和川陕交界设置10支彻前诸军,其统兵官 为都统制和副都统制。三衙长官职权降低,与10都统制大致平级, 各统率1支大军,负责守卫首都临安(今杭州)和建康府(今南京), 事实上也是屯驻大兵。这13支屯驻大兵,均按军、将、部、队序列编成,其统兵官分别为统制、统领,正将、剔将、准备将,部将,队将等。 屯驻大兵的军士一般分效用和军兵两级,效用柯军兵内又分若干 等级,以示身分和待遇的差别。此外,各屯驻大兵有一定比例的“不 入队人”,包括火头、辎重兵等非战斗人员。
南宋中、后期,为加强对屯驻大兵的控制,进一步扩大由文臣 出任的制置使、宣抚使等官的统兵职能,使之逐渐取代、剥夺各都 统制的统兵和指挥权,并在13支大军外陆续创设各种番号的新军发展为主力,而原有的屯兵逐渐削弱.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