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中的笔法

2020-09-28 文化 54阅读
中国画笔墨中的“笔”指的是用笔的方法。
中国画的用笔提倡骨法用笔。南齐谢赫"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摸写)中的"骨法"系指形体结构.包括面貌、骨骼的部位,"用笔'概指笔下所表现出来的技巧。说明用笔不能脱离开形体与结构的准确性,二者是紧密相连的。
晋代顾恺之已经提出了骨法的要求,但他尚未与用笔联系在一起,经过历代书画家的实践,“骨法用笔”既应体现其原有的描摹对象的结构,又应体现用笔之骨力,即状物写形中用笔与形体要一致,不绵软、不纤弱。单从用笔的要求上,荆浩还提出过筋,皮、骨、肉的四势。
毛笔的笔头共分三段,最前端的部位是笔尖,中部是笔腹,与笔管相接的为笔根。
基本的几种笔法:
1.中锋与侧锋
中锋执笔是将笔管垂直.与纸成90度,笔尖正好留在墨线中间,画出的笔线挺拔流畅;
侧锋的执笔是把笔管横卧或倾斜。与纸成各种角度,笔尖不在墨线中间,笔尖在墨线一侧,并出现飞白的效果。
2.藏锋与露锋
藏锋是取书法用笔,为了使笔线含蓄,有意不露锋芒,以强调某些物体的质感,藏锋的用笔有钝拙之意味。
露锋用笔是在笔画首尾处都留下明显的笔痕,看起来锋芒毕露。
3.逆锋与拖笔
逆锋指笔毫逆着笔锋在纸面磨擦而前进,这样的墨线苍老涩滞;
拖笔,手握管处要高,手指松活,引笔管拖行。所画墨线轻松飘逸;
4.战笔(即“颤笔”)与捻管
战笔是在行笔中微有抖动,以避免线纹之光滑板滞。表现于用笔上,是指在提顿颤抖中行笔,画出的线型,有象枯藤绳索,迟涩而又凝重。
捻管指在行笔的过程中捻动即慢慢转动笔管,使墨线富于变化。
5.转折提按
"转"是画圆的手段,“折”是画方的手段,“提”是画细的手段,"按"是画粗的手段。就其形成线的基本形状来说,就是方圆粗细,其基本行笔不外乎就是圆和方两个最基本线型,由此变化而至于无穷。中国画讲究以书入画,其转折提按手段与书法同,
总之,中国画用笔要大胆不拘泥,要求流畅一气,不凝滞,不呆板。用笔功力深厚的画家,可以力透纸背。"书画同源"、“以书入画”,讲得就是中国画对用笔的要求。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