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中《个人社会化》中的五种社会化主体对个人的影响分别加以论述。

2022-08-16 教育 238阅读
  社会化就是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每个人必须经过社会化才能使外在于自己的社会行为规范、准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这是社会交往的基础,并且社会化是人类特有的行为,是只有在人类社会中才能实现的。社会化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二是与其他社会成员互动,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人们一生的社会生活中会接触很多个体、群体和组织,其中,对人的社会化起到重要影响的称为社会化主体。个体社会化的主体很多:就人的方面来说,有父母、教师、同龄伙伴、同学、同事、领导等;就物的方面来说,有电视、电影、广播、报纸、杂志、书籍等。这些媒介对人的社会化起着交互作用,并且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社会化媒介的主次有所不同。
  儿童在学龄前,社会化媒介主要是家庭(主要是父母)、托儿所和幼儿园(主要指教师和同龄小伙伴)、社会(指除了家庭、托儿所、幼儿园以外的其他社会环境中的人和事)。儿童入学后,社会化媒介主要是学校(主要指教师和同学)、家庭和社会(指除了家庭、学校以外的其他社会环境中的人和事)。离开学校后,社会化的媒介主要是社会和家庭。美国B·C·罗林斯等1979年研究了父母教育儿童的方法与社会化的关系,发现父母对儿童一般采用诱导训练法和强制训练法两种教育方法,诱导训练法比强制训练法的效果好。早期教育对人的社会化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早期教育不仅要在家庭而且要在托儿所、幼儿园中进行。电视、电影、广播、报纸、杂志、书籍等大众传播工具也是社会化的重要媒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电视和电影既包括视觉学习又包括听觉学习,广播只是一种听觉学习,报纸、杂志、书籍都只是视觉学习,所以电视、电影的作用大于其他大众传播工具。美国A.班杜拉1963年研究了电视、电影中残暴行为对观看电影、电视儿童的影响,发现看了有残暴行为的电影的儿童,以后有侵犯行为者,是未看过有残暴行为的电影的儿童后来有侵犯行为的2倍。但美国S·费许巴奇等1971年的研究认为,看有残暴行为的电视节目未必导致侵犯行为。当然,观看有残暴行为的电视节目是否导致侵犯行为,还要考虑看电视者的动机因素。
  社会学中《个人社会化》中的五种社会化主体即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工作单位、大众传播媒体,社会化主体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所起到的很重要的作用。现对个人的影响做出以下分别加以论述:
  第一,家庭。在各环境要素中,家庭是个人社会化的第一要素。因为,童年期是人生社会化的奠基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化主要通过家庭来进行;一是家庭是个人社会化的开端,对个人的一生发生影响。家庭的种族、阶层、宗教、经济收入、生活方式、文化教养等都对家庭有着重要影响。二是对儿童感情和爱的培养。三是父母的权威对儿童社会化具有重大影响。父母权威对心理和观念具有强大的渗透力和塑造力。个人首先通过家庭获得社会地位;家庭成员状况深刻影响个体的行为模式;父母施教是最初的社会化途径。
  主要的社会化主体一直都是家庭。但家庭以外的主体已变得非常有影响了。可能原因:父母因为工业化,现代化,长期在外;社会化的需求层次提高,家庭需依托专门机构等。

  第二,学校。学校对个人社会化的作用表现为:一是,学校是专门为社会化目的而设立的学习机构。传授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和树立学生的价值观念。二是,学校是一个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学校教给个人以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以独特的组织方式帮助个人为进入成人世界做准备;培养组织纪律性;培养知识吸收能力和创造基础;通过筛选淘汰影响学生以后的发展方向和职业生涯。 第三,同辈群体。同辈群体是具有大致相当的社会地位,并通常年龄相仿的一群人。其不一定是朋友。同辈群体能让儿童感受一些不同于家庭和学校环境中的新东西:一是可摆脱权威的约束而自主安排活动。自由扮演多种社会角色,构建各种新型人际关系,并自主独立解决人际冲突。二是个体在同辈群体中接受大量亚文化的影响。在同伴群体中,社会化过程的限制和陈规最少,选择余地最大,个人是在无意中社会化,而且多按自己的兴趣社会化。同辈群体的社会化过程还带有鲜明的年龄、性别和文化特征。同辈群体往往有着独立的亚文化,包括共同的理想观念、价值标准、兴趣爱好、服饰发型、隐语、符号等。这均构成了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同辈群体是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文化等条件建立起来的同伴或朋友关系,对个人社会化有着特殊的影响。从人际互动的角度上说,同辈群体成员间最容易彼此发生人际吸引和人际影响;其群体规范和价值往往被个人当作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参照系,从而成为社会化的重要环境因素。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