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大讨论主题一:什么是素质教育?怎样实施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可以定义为: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并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就是把具有人的基本形态的高等动物培养成为具有人的基本素质的真正人的教育。 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指的是人在先天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相对稳定并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
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内在素质和外在的素质。内在素质主要是人对世界、环境、人生的看法和意义,包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也就是一个人的对待人、事、物的看法,也可以成为人的“心态”。外在素质就是一个人具有的能力、行为、所取得的成就等。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以人为的性格为基础,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
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要达到让人正确面临和处理自身所处社会环境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目的。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和提高全体学生的自学研究、独立思考、创新思维、批判精神、追求真理、公平正义、实践动手、适应社会、探索世界、改造现实、责任意识、危机意识、道德情感、身心健康、交际合作、心胸开阔、国际竞争、全球视野、艺术审美、基本智力等综合素质为根本目标,以教什么、如何教,学什么、如何学,做什么、如何做,思什么、如何思,管什么、如何管,考什么、如何考为中心内容,最终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合格人才的社会活动。
那么如何让实施素质教育呢?首先教育者要在教育思想上实现5个转变:
1)要转变过去那种过份强调教育的社会、经济、政治功能而忽视其育人功能的观念。
2)转变基础教育为构建教育“金字塔”服务的片面观念。
3)转变惟升学者是人才、惟升学者能成才的观念,确立多渠道成才、多规格育人的人才观。
4)转变以分数论人才、以升学率论效益的质量观,确立德、智、体全面发展,个性特长充分发展的质量观。
5)转变只对少数学生负责,只对学生升学负责的施教观,确立对每个学生负责,对学生的长远发展负责的施教观。
2.教育教学方面进行改革
要真正做到不仅注重教学的效果,也注重教学的过程;不仅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也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仅重视单科的教学目标,也注重跨学科的目标;不仅重视统一要求,也重视因材施教;不仅重视学生的行为训练,也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以及身心发展的统一;不仅重视知识、能力的培养,也重视品德的陶冶;等等。
课程结构必须科学化。
要建立必修课与选修课、统编教材与本土教材、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密切结合的新课程体系。要探索启发式、科学化的教学方法。以往的教育过于保守,采用的教育方法多数是适应性的,学生在现行环境下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去解决新问题时往往缺乏创新精神。素质教育是一种创新性的教育,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和途径。
3.全方位、多角度、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教育评价制度
教育评价的内容很复杂,决不是三言两语所能阐述的。本文只强调一点,即:要改变过去那种比较简单的“好学生”与“差学生”的观念,使不同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真正确保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
4.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思想稳定的教师队伍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今天中国的国情是人口多、底子薄,
教师队伍中师资储备由于各种原因流失现象非常严重。这种现象,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因此,大力发展师范教育,培养具有敬业精神和专业能力的师资队伍,是保证贯彻实施
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