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在家庭中成长,在学校中培养,生活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与学校中度过,既不能缺少了学校教育的科学严谨性,也不能缺乏了家庭教育的熏陶感染性。因此,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则成为连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桥梁。有效的交流沟通可以向家长反映出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状况,及时了解孩子出现的问题及表现出的优点,也可以让老师更全面的掌握孩子的家庭背景,历史问题,需要关注的地方,从而共同帮助和促进孩子提高。如何让两股绳拧成一股劲,则成为所有老师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 把握好合适的时间地点。
和家长的交流沟通不用非常刻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分为几种处理方法:如果不是什么特别重大的情况,最方便的时间是利用家长接送孩子上学和放学的几分钟,可以简单描述下孩子近期的状况,让家长有个大致了解。如果情节严重,可以单独约到学校来,但也应该考虑家长的上下班时间,也可以提出来接孩子放学的时候,一般是家长下班之后的时候,请特意来找一下老师。如果不是特别紧急的情况,最好不要太频繁的惊动家长到学校,反而容易造成家长的厌烦情绪,每学期最好不要超过两次。如果家长实在没有时间来,可以直接利用现代工具,可以通过“校信通”平台发送信息给家长通告,也可以直接电话或者消息家长手机,是最为便捷而且节省时间的。总之,不能抱有“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思想,要尊重和珍惜家长的时间。 二、改善语气。 有时会听到刚从孩子老师办公室出来的家长愤愤不平地抱怨:“一张条子或者一个电话就把我们叫到学校。站在老师面前家长就没有说话的机会、交流的权利,这让我们做家长的感到不平等,尊严受到伤害。在你学校上学的是我的儿子,不是我。” “现在老师动不动就把家长请到学校去,也不管你有多重要的事,他让你去,你就得赶紧去,去了就那么点事。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是老师的事还是家长的事?孩子调皮我们不是不管,可管也不是一天两天能见效的……”校内几位家长不停地议论着。“年轻轻的老师,脸一绷,教育家长比教育孩子有招数,让你跟孩子往他跟前一站,劈头盖脸一通数落,我们做家长的就怕孩子说,老师请您去一趟,去学校见老师,那心情真是排除万难,不怕牺牲……”放学路上一群家长评论着。以上现象并不是个别情况,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已是一种较普遍,在每所中小学几乎天天都在发生的现象。从中不难看出:家长多么希望老师放下架子,走近家长平等交流。我们是教师,是为孩子和孩子的家长服务的,应该一切从学生着想。我们是和家长讨论问题而不是仅仅诉说问题,多从家长的角度出发,表示出对家长的理解,比如多说说“知道你们家长工作忙,还请你们到学校来,实在不好意思。不过您的孩子确实出现了比较让人操心的问题,我们希望可以共同解决”之类的客套词应该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家长表现出实际中的某些困难,可以试探的帮他想想办法,看看是否可行,让家长感觉到老师是在帮自己的,是想帮自己为孩子好的,有着这样的思想基础,交流沟通起来就会比较轻松与方便的多。
如果和家长的沟通交流是为了表扬孩子,当然话题开展的比较轻松。如果是需要家长配合做某件事情,最好先试探家长最近是否有时间。如果是反映孩子最近不太良好的表现,尽量先说孩子做的还不错的的事情,再探讨到孩子的问题,孩子犯的错误应该严厉指出,但是针对孩子,尽量不要牵扯到家长,否则家长会感到没有面子而产生抵触情绪,需要家长做什么的时候尽量用“希望家长……”
或者“如果家长能这样,对他肯定有帮助”这样的协调语气,不能是命令。俗话说“一句话能把人说笑,一句话能把人说跳”,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氛围是进行有效交流沟通的重要平台,不可一味指责,也应该是错就说不隐瞒不夸大,让语气尽量柔和,让家长感觉到老师就像一位和他共同管理孩子的朋友,这样也许会起到比较好的谈话效果。
三、仔细倾听家长说话。
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能尊重自己,而认真倾听家长的想法,就会让家长感觉到这种尊重,同时在这样的倾听中会让你更全面地了解家长,所以和家长交谈时,先不要急着表明你的观点,给家长足够的时间,让家长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家庭教育情况。而且这一点其实也非常适用于一些不太讲理、故意偏袒自己孩子、有溺爱倾向的家长,毕竟家长的素质参差不齐,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也遇到一些蛮不讲理的家长,当教师意识到家长因为长期的思想习惯,完全无法接受自己的建议,或者根本完全不听自己说话的时候,不如干脆让家长自己来说,从中发现孩子潜在的优点或者缺点,从而尽量可以通过学校教育来解决孩子学校中的问题。这时候只需要保持客气的微笑,听家长说完话,简单说一点肯定与希望就可以了。家长反而会觉得老师比较尊重自己,说不定会对不满意的一些现状进行思考,或者尝试着去接受老师的建议。
四、给予家长希望。
当一个家庭中有这样一个不受大家欢迎的孩子时,他的父母就只能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申讨”,老师为了引起家长的重视,会一次次将孩子的不良表现反馈给父母,其他被伤害孩子的家长会要求这些孩子的父母好好管教,同事、亲戚会轻描淡写地告诉这些父母你的孩子是多么调皮,甚至等孩子们稍大一点,他们也加入了告状队伍,这一次次看似简单的过程,其实都如一把利刃,一点点把这些父母心中的自豪和信任割舍,到了最后他们也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无药可求了。所以,这时作为老师就必须明确的表明自己的态度,将孩子的优点在他的父母前挖掘出来,告诉家长你的孩子在进步,哪里进步了,让父母清楚地感受到他的孩子在老师眼中是有希望的,让这些父母忍痛割舍的心中情再次复燃。比如我以前曾经教学过一个学生,脾气暴躁有多动症,几乎欺负过班级每位同学,几乎和每位老师都吵过架,作业偷懒不写上课不认真听讲,家长每次到学校也很气愤但苦于孩子已经养成习惯很难一时改正,只好非打即骂,几乎听不进老师说话,也基本放弃了希望,甚至家长都和老师说,老师你不用管他了,他也学不进知识了。但我在学校生活中就发现,这个孩子虽然问题众多,但有个优点就是比较爱劳动,而且不怕脏不怕累。因此每次在集体打扫卫生结束后,我都会在表扬名单中提出他,平时也会提供他一些去帮助别人的机会。在和家长交流中,我就突出了这一点,他家长只是知道在家里惯着他,很少让他动手,听我说了之后,回家就经常有意识的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然后找机会鼓励他表扬他,从而帮助孩子慢慢恢复了信心。不但孩子有了动力,家长也觉得看到了希望,觉得孩子虽然学习确实不行,但至少动手能力还不错,因此也收敛了在家中的溺爱,也使得我们的学校教育得以比较顺利的进行了下去。正如任何时候,也不能让家长放弃希望。哪怕一点小火花的正确举动,也要告诉家长,让家长知道孩子的长处,以激发继续关爱鼓励帮助孩子的信心。如果家长都失去了希望,那么缺少了家庭教育的孩子将无法健康成长。
五、提出较具体的教育建议。 孩子发展成这个样子,与父母的教育一定有很大的关联,但在与这些父母的交谈中,我发现了一个共性,这些父母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随意性很大,对自己的行为、教育毫无意识,所以他们往往会发出感叹:我的孩子怎么会这样?素不知孩子是家长最好的镜子,孩子耳濡目染,家长的言行在长期的熏陶下已渗透到孩子的心坎,而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家长们又束手无策,不知道怎么教育。所以,这时需要做的就是找出症结,让家长知道自己教育的弊端在哪里,接下去一定要给家长提出具体的教育措施,这样才会真正帮助到这些家长,让他们走入教育。如在一次和某位妈妈交谈中,我发现他们在处理孩子要求的方式存在很大弊端,即先不同意,换来的是儿子的哭闹,为了息事宁人,最后妥协,这样的方式一长,儿子就找到了治理父母的方式,久而久之儿子就养成了遇事就躺在地上大哭、打滚的坏习惯,该家长听我这么一分析恍然大悟,但随即又紧缩眉头,问:”老师,你说这样的情况怎么转变。”是呀,养成坏习惯很容易,但要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就很难了,家长们往往会束手无策。所以当时我根据我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经验向妈妈提出我的建议,即不是原则的问题一般不要轻易说不,一旦说不,请坚持,是原则、规范的问题一定要坚守,让孩子看到父母的坚定,当孩子无理取闹时,可以采用冷处理,孩子情绪稳定后,谈话或淡化。当听到这样的建议后,家长直说:“好,我回家试试,谢谢老师。”家长毕竟是家长,不一定具备老师所具备的一些教育常识和经验,因此一定要给予家长一些专业的教育建议与指导。而且在建议的过程中,说的越具体越好,如果不确定孩子适合哪种教育方式,可以提供几种方法供家长去尝试选择。比如今天有位二年级学生的家长和我交流的过程中就问到,是否应该晚上陪着孩子学习。我就说,建议在低年级阶段以陪读为主,但不要帮孩子解决所有问题,可以家长在孩子身边做着自己比较安静的事情,比如看书看报,直到孩子完成作业。等到了中年级,就可以适当放一点,家长在家里忙,不一定陪在孩子身边,让孩子独立学习,但学习完要向家长汇报作业情况和在学校的表现,等等。家长听了觉得有道理很满意,决定回家按此方法做。因此可以看出,家长非常需要具体的指导,老师的建议就算没有起到好的效果,至少一般不会是错误的,因此也应该及时和家长了解反馈教育的效果,当发现效果不显著的时候,可以尝试其他方法。在不断的沟通交流中,既增强了家长的责任心,也加深了家长和老师之间的感情,此后的交谈中也会更加顺畅熟悉。
以上就是我在平时工作经验中总结的的五个方面。其实和家长的交流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在此话题的背后,还暗含了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师的教育素养等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