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
一、创新思维能力是主体创新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创新思维能力是主体所具有创新特质因素的思维和多种创新思维形式内在有机整合体。从形式上看创新思维能力本身就是一个由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横向思维与纵向思维、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潜意识思维与显意识思维等多种思维形式的有机整合体。从内涵上看,创新思维就是指主体具有创新特质的因素内在整合所形成的思维。它包括五种特质:一是流畅性,二是敏锐性,三是变通性,四是独创性,五是精密性。这五种创新思维特质在人的创新活动和创新能力发展过程中发挥各自独特的功能及其整合功能。独创性。独创性是指思维的结果,产生新成果、新产品、新作品、新理论、新方案(管理、实验);新工艺、新方法。这些成果是属于首创的,具有实用的或理论的价值。独创性即常常发表超出常人的见解。用特异的方法解决问题,用新奇的方式处理事件,成果别具一格。它决定创新的本质和创新人格化能力和智力化能力所发挥作用的性质。精密性。精密性是指思维的细致和严密性,凡提出设想,力求实现,为此深思熟虑、精益求精。它决定创新的深度和创新的成功机率。它促使创新人格化能力和创新智力化能力对创新对象的指向性和专一性。变通性。变通性是指打破固定的思维模式、善于提出不同意见或问题的解决办法、迂回变化的思路、扩大问题的时空因素。它决定创新的广度和多维性,促使创新人格空间的扩大和创新智力化能力更大程度地发挥作用。敏锐性。敏锐性是指善于发现问题的未知
部分,能直觉到问题的结果,能够超越感觉及现实(时空)的界限,能从一事物中敏锐地跳到其他事物中,在不同事物中把相同因素联系起来。它有利于寻找创新的突破口和突变点,提升创新人格化能力和创新智力化能力在单位时间内对创新对象的感知程度。流畅性。流畅性是指思维的灵活性和顺畅性,思路畅通,新观念、新思想不断涌现。它决定创新性观念产生的速度,加快创新人格化能力和创新智力化能力在创新活动中的功能发挥。正是创新思维的五个特质相互联系,整合成一个创新思维能力的整体。它决定创新的本质和创新人格化能力和创新智力化能力在创新活动中所发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是主体创新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核心和关键。
二、创新智力化能力是主体创新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基础和手段
创新智力化能力是主体创新所需要的知识和创新所需要的一般技能内在整合外化的结果,包括创新所需要的信息加工能力、一般的工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熟练掌握和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创新成果的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以及物化能力等等技能。 创新知识是主体从事创新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创新技能是主体从事创新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手段和中介。
1、传导性。创新智力化能力的作用表现在:创新智力化能力在创新主体与创新对象客体之间承担和履行着传播、反馈、调节创新信息的职能。没有创新智力化能力,人的创新活动无论是其认识阶段还是实践阶段就无法做到使主体与客体联系、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创新智力化能力决定着创新信息输出、输入的效能,决定着创新目的实现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创新的效果和人的创新能力内在整合发展以及发挥其应有的效用。同时新成果总是以一定的创新知识形态或技术成果或物化形态的新产品来传承和反馈于世人和后人。
2、基础性。在创新能力诸要素的相互关系中,创新智力化能力起着基础性的条件作用。创新智力化能力的条件作用表现在:没有一定的创新智力化能力,任何创新都不能进行。创新智力化能力决定着创新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程度,并作为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主体的创新决策和实施以及创新能力内在整合发展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创新智力化能力发挥着“创新的条件”和“条件的创新”双重作用。比如人的创新知识既是人的创新人格化能力提升的基础,又是创新思维活动的科学基础。因为人的知识作为陈述性知识可以提升人的认知能力和
对创新重要性的认识,作为程序性知识可以转化为掌握、控制、认识事物和规律的程序和规则,特别是作用于创新对象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而提升主体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人格化能力
3、中介性。在创新能力诸要素相互关系中,创新智力化能力具有中介性的作用。所谓中介性是指创新智力化能力是创新人格、创新思维等创新能力要素与创新对象联系的桥梁,是创新能力内部各个要素相互联结的纽带。创新技能是创新智力化能力的重要形式。它是创新主体为了达到创新目的所采用的激发创新灵感、控制和使用创新思维的各种手段和技巧。它位于创新思维、创新人格与创新成果产生之间,是使前者变为后者的中介。在列宁看来,“方法也就是工具,是在主体方面的某个手段,主体方面通过这个手段和客体相联系。”[1](p189)创新方法同样是主体的创新能力与创新对象相联系的中介因素,创新主体要正确地认识和把握创新对象,使主体与客体相联系,使主观与客观相统一,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创新方法。毛泽东曾形象而深刻地指出:“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
[2](p139)因此,创新智力化能力既是主体从事创新活动的中介或桥梁,又是人的创新能力内在整合发展的手段和基础。
三、创新人格化能力是主体创新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动力和方向
创新人格化能力是主体创新个性特质和创新精神因素作用于创新活动而形成的能力,包括创新意识、创新品德、创新个性特质(包含情感、意志、性格和兴趣等因素)以及创新理想和信念。创新人格化能力是创新能力发展的方向和动力,在创新活动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驱动性。驱动性即创新人格化能力在创新活动或创新能力形成和发展过程具有内在的推动力量。人的情感、意志具有倾向性的品格,积极的情感在认识过程中以热情和激情为表现形式,不仅可以调动认识主体身心各种认识器官以及大脑皮层各个部位的认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认识的创新效能,还可以使认识主体在认识活动中克服困难,勇往直前,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因此,马克思说:“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
意志以它的坚韧性的品格调节和支配认识主体的认识意志,使主体在对未知
的追求过程中,坚韧不拔,百折不回。可见热情和激情及意志的坚韧性使认识主体处于一种积极的、能动的状态之中,并推动和激励认识主体去追求创新。现代心理学认为人们的情感、信念、意志等影响创新的人格因素对主体创新实践同样起激励—抑制作用。在人们的实践过程中会遇到比认识过程中更复杂多样而始料不及的困难和障碍,因而人们的信念、意志状态、情感程度等人格因素都会影响人们克服困难的程度。很难想象一个缺乏热情、在实践活动中情绪低落、意志颓废的人会有什么了不起的建树。人的情感作为实践过程中主体的反映所必须具有的心理对象,一经产生就会反过来制约并作用于实践过程的展开,而且在一定的程度上,成为人的实践活动中各种动作持久或短暂的动力,帮助产生主体的意向和欲望并激励实践活动的形成,将直接影响主体创新实践的客观效果。创新意识是创新动机的直接诱因,包括创新需要、创新认识和创新态度等等,间接动因则是自我实现需要与报效国家相结合产生的事业抱负。创新理想和创新信念是创新的精神动力和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