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共鸣对于社交来说,就好比物理学上的共振(Resonance)效应,还记得课本里那个音叉的例子吗?一个物体受到强迫振动(Forcedvibrations)的频率和自然频率(Natural frequency)相等时就会产生这样的现象。
话题同样如此,为什么你会觉得和某人能聊得非常开心?因为你们选择了一个“彼方强迫振动频率”和“己方自然频率”意愿相符的话题。那么,哪些话题可以让我们产生同样的兴趣呢? 梁唐在他的《中国式社交》里提到了中国社交的老三样:聚餐、运动和唱“K”,却忽略了中国社交话题也有老三样:星座、旅游、吃喝(除了这老三样外,汽车、房价、体育、八卦估计也能排进前十名)。
先说星座。前几日主编与我们开策划会,说到可怕的上司类型时打了个比喻,最可怕的上司类型应该是属老虎的摩羯座,而且是AB血型(自家观点,请勿对号入座)”,这句话让原本已经思维堵车的策划会一下子畅通起来,大家对于星座都有数不完的话要说。 如果初次和陌生人交流,从星座入手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如果对方是同星座或者同象星座(12星座分属水、火、土、风四星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缩短交谈双方的距离。如果对方星座和你八竿子都打不着甚至还相冲,你可以放弃这个求同的想法,而改为就势夸赞。比如对方是处女座,就坚决不要提处女座挑剔、龟毛的特点,而选择说他们非常追求完美的好品质;如果对方是狮子座,就尽量避开狮子们夜郎自大的特点,而选择说这个星座的人通常都很具有领导气质。
如果对方根本不懂星座,你有两种解决方法,第一,对方不懂却很有兴趣的话,你可以从太阳星座讲到月亮星座、再讲到星座命盘,把他/她直接侃晕;第二,对方不懂并且也不感兴趣,换“旅游”话题继续忽悠! 《傲慢与偏见》里有句话我印象深刻:“虽然不是每个人都健谈,可是每个人都会吃。”零点调查机构统计出的“中国都市居民在社交场合上谈论的话题”里,生活信息得到55.35%的支持率,排在第二。你想啊,从古来的“民以食为天”到现在流行说的“尾牙”,哪个与吃喝无关?不信你现在站在办公室喊一嗓子“我最近发现有一地儿,东西特好吃!”绝对有超过4/5的头颅会迫不及待地拧向你等待下文。
以上三个话题在社交场合已经被临床验证过N+1次了,基本无毒副作用,各位可以放心尝试。但请注意,此些话题仅限中国海陆空领域使用,出了祖国大陆,还得依照各家规矩。比如英国就是体育和政治,法国也许是葡萄酒投资……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只要你愿意说或倾听,这些话题准保你可以因话题共鸣效应挥发一吨唾沫星子。 秦朝末年,由于秦王朝的残酷统治,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反抗。公元前208年,刘邦和项羽两支队伍汇合,共同推举楚怀王的孙子做楚王。军威大震。这时.原来被泰国灭亡的魏、赵、燕、韩等国家,也乘机恢复起义,并与楚国结成反秦联盟。秦二世胡亥慌忙派出人马到各地去镇压。秦将章邯率领20万人军.进攻赵国,把赵王围困在巨鹿。赵国急忙向楚国求救。楚王于是派遣宋义做主帅. 项羽为次将,带兵去援救赵国。可是宋义并不急于赶去救赵,他打算先让秦赵双方打得两败俱伤,然后出击,从中获胜,以保存实力.带着人马缓缓行进,到了安阳地方.还停下来休息了46天。项羽心急如焚.多次劝说宋义赶到茂鹿迎击泰国,但遭到宋义的拒绝。他在一气之下,把宋义杀了,夺取了兵权。他派缆布与浦将举带领2万兵马,渡过滔滔的漳水。直奔巨鹿,与秦军交锋,仅获小胜。在赵国的一再请求支援之下,项羽率领全军渡过了漳水,准备和秦军决一死战。
项羽看见秦军人马众多.士气正盛.要打败强大的秦军,就必定要想出一个好的战法才行。于是,他命令士兵们把渡船统统凿穿,沉下水底;又把行军煮饭的锅也都打得粉碎,每人带着三天的干粮。在这样的情况下,退路没有了,粮食也不多了,不战胜敌人,就只有死路一条。楚军的将士们激昂振奋,互相勉励,人人都抱着进则生、退则死的决心,拼命向前。
两军相遇勇者胜。秦军虽然人马众多,也抵挡不住抱着必死决心的楚军。经过几次激烈的血战,秦军终于崩溃了。项羽就是这样用“破釜沉舟”办法来激发士气,战胜了强大的敌人。这就是“破釜沉舟”的故事。人们用“破釜沉舟”比喻有进无退的坚定决心。在成就莱一事业时,就应该懂得不论是学习或工作都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不断进取,坚定不移地向目标冲刺,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政府公关是政府在特定社会环境中通过大众传播来协调公众关系的科学管理活动,它能够帮助整合一个国家的凝聚力、文化力、传播力、协调力,从而影响社会公众,协调政府与政府之间、政府与各种组织机构之间的关系。政府公关正成为我国在国际舞台上树立大国形象,与它国建立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工具。哥德堡号复航中国活动之所以如此成功,与两国政府的公关意识,对此事件意义和价值的清楚认识不无关系。一次由民间发起、企业集资承办的活动,正是因为政府牵头充当外交角色而扩大影响力,由于政府公关的介入而升华为一次跨文化国际公关传播事件。
2006年恰逢中瑞建交的第55个年头,“哥德堡号仿古商船复航中国”是中瑞系列交流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早在两年前,哥德堡号就引起了双方政府的关注,2004年中国副总理吴仪及外交部长李肇星曾先后访问哥德堡号。在哥德堡号到达广州之时,瑞典国王、王后乘船抵达中国广州港,随后国王应国家主席胡锦涛的邀请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为纪念哥德堡号成功驶抵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广州,国王还亲自出席了哥德堡号驶抵广州港的欢迎仪式、哥德堡号访穗纪念石碑揭幕仪式、民间“龙舟激扬迎古船”仪式以及中瑞商贸日等一系列活动。这些事件在两国外交中都具有象征意义。
在两国交往之下,哥德堡号所到达的城市同样也从中受益良多。这次哥德堡号造访了中国两个重要的城市,广州和上海,所到之处,莫不受到隆重的欢迎和热情的接待。广州市从政府官员到普通市民都倾注了极大的热情,畅想百年经贸周、瞩目历史文化周、精彩民间交流周、浓情中瑞友谊周相继展开。离开广州后,哥德堡号继续结缘上海,各种纪念庆典、国际航海文化节、经贸日活动、以信息通讯技术发展、生物技术、汽车及电子为主题的大型研讨会顺利举行。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瑞典的工业中心、北欧最大的港口、国际化城市哥德堡市与同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广州、上海之间的友谊得到了新发展。
能否借助传媒影响力,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广泛传播,从而增强国家影响力、民族凝聚力,这就是哈佛大学教授小约瑟夫·奈于90年代初提出的国家综合实力的构成要素之一:软实力。进入新世纪之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国家整体实力显著提升,这时尤其需要发挥软实力的作用,广泛借助政府公关手段,运用外交工具,将中国经济文化的影响力扩大,对外树立起在国际舞台上活跃友好的大国形象。中国的政府公关,任重而道远。 如果说政府公关是“表”,经贸公关便是“里”。在政府公关的良好效果之下,“以船通商”仍是“哥德堡”号重返中国的主要目的。以哥德堡号复航中国事件为载体,以两国政府、两国各城市政府为牵头者,中瑞之间的经贸往来被推向一个新高潮,两国间贸易就此开启全新的篇章。
瑞典花了十多年时间来筹备“哥德堡号”的第四次中国行,是因为中国是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瑞典在亚洲的最大贸易伙伴,来到中国的目的是挖掘这个潜力无穷的市场。两百多年后的两国间商业贸易显然已经有了质的不同,不再只是用白银来交换中国的茶叶、瓷器。如今的商业贸易在很大程度上以品牌和文化为依托,哥德堡号重返中国,带来了沃尔沃、爱立信、宜家家居、利乐包装等瑞典品牌。
对于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时期的广州而言,“哥德堡号”的到来无疑是一个极好的发展契机。作为“哥德堡号”仿古船访问广州系列活动之一,“广州—瑞典经贸交流洽谈会”讨论了“穗瑞产业合作新商机”、“贸易:穗瑞经贸发展的纽带”等问题,瑞典政府及广州市政府、两地企业高层以及有关专家围绕广州与瑞典开展产业合作、贸易往来、企业责任与竞争力等主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和研究。同样的,上海市也与瑞典方在航运、物流、信息通讯、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除了广州和上海两个与哥德堡号活动直接相关的城市之外,远在中国西南的云南茶商也闻讯而来参与盛事。在哥德堡号抵达广州后,一支由99匹滇马组成的马帮队伍驮载着茶马古道的千年茶香,从云南经广西进入广东,亲送云南名茶普洱到广州赠予瑞典贵宾,再续200多年前双方因茶而聚的友谊,这种方式无疑将有助于本土茶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经贸往来的结果必然是互惠的。此次“哥德堡”号重访中国,瑞典信息通讯、汽车、生物制药等领域的企业普遍受惠。它们一同来到中国,亲自了解当地经济、对外经贸发展情况和投资环境,通过实地考察等方式取得更通畅的对华贸易渠道、更透明的商业信息,从而获得打入中国这个庞大市场的宝贵机会。 当代企业要树立良好形象,与广大公众建立友善关系,必须重视公共关系的作用。像哥德堡号这样声势浩大,涉及东西方两个国家,与经济文化社会各个方面相关的活动是不可多得的传播良机,哪个企业抓住了它,将自己的名字与哥德堡号相连,哪个企业就必定能就此扬名,随哥德堡号一起开启国际旅程,迅速提高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所以说,企业公关要做得巧妙,做得有效,就要学会“借船出海,借帆远航”。
在随船而来的诸多瑞典企业当中,沃尔沃集团在中国的知名度很高,此次借良机趁吉日打出了一张漂亮的牌。7月17日,沃尔沃宣布新车型S40在中国上市。第二天,它所赞助的瑞典“哥德堡号”帆船历经9个月航程,抵达中国广州。沃尔沃有意将新车上市和“哥德堡号”抵达中国联系在一起,声称这是为了进一步把北欧文化和瑞典文化传递给的中国人。爱立信集团作为全球著名通信器材企业,是瑞典来访商团的重要代表。广东是爱立信数一数二的重要市场,爱立信在这里举办了隆重的媒体联谊会,热情邀请广州深圳的各大媒体记者亲自走上哥德堡号,感受瑞典人的航海技术和海洋文化。媒体联谊参观哥德堡号这样的活动在哥德堡号在中国期间举办了多次,众多瑞典企业借助它广泛联谊当地媒体,拉近了国际企业与本地媒体及公众的距离,使企业信息、品牌形象广为传播。
哥德堡号同样也给中国的企业带来契机。一些独具慧眼,善于借助公关事件进行营销活动,从而发掘商机的中国公司纷纷慷慨解囊,参与进了哥德堡号的赞助中,让企业的名字与哥德堡号紧密相连,随着哥德堡号传扬四海。而随着哥德堡号活动的深入,“哥德堡号效应”将继续扩散,必将有更多中国企业走上国际化道路,投入到国际贸易中。 在一个信息膨胀,媒体资源充沛,公关事件层出不穷,公众注意力极度分散的社会环境中,任何事件都有可能被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只能获得有限的注意力,事件的效果因此而大打折扣。“哥德堡号”之所以能够从同时期的各种事件中脱颖而出,成功地吸引到众人的目光,这首先得益于事件本身得天独厚的历史背景:它与两百年前两个国家的商贸往来和友谊有关,并非所有的公关事件都能够以一段如此气势恢宏的历史为铺垫,所以说它的成功源自其独一无二的背景;其次是因为事件性质,哥德堡号仿古商船沿古航线重返中国是一次典型的跨国文化交流传播的事件,借助于它,两个相距遥远的国家的文化得以交流传播;它更促进了两国经济方面的交流。在世界文化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哥德堡号连接了两个国家的文化经贸往来,为未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再次,哥德堡号活动的形式也促成了它的活动效果,它从一开始就是一项由民间发起、企业赞助、官民并举兴起的工程,全过程都是由世界各地的企业、各种社会组织、公众共同建造完成的,从民间走向民间,并且让政府也重视并参与其中,轰动效应自然比某些由个别企业或政府单独发动的活动要大,理所当然能够引得众人瞩目。诸多因素使得哥德堡号这一个公关事件形成了多重公关效应,兼具了政府公关的外交成果,经贸公关的经济效益,企业公关的扬名效果,并且使得这三者协同共振,互相关联互相促进。哥德堡号复航中国公关事件,不愧为一次“大公关事件”。
最后,哥德堡号也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诸如哥德堡号这样的“大公关事件”、2004中法文化年、2006年中俄文化年等系列两国间文化经济交流活动等现象均向我们预示着一个“大公关时代”的到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公关行业在不断地进步,人们的公关意识越来越强,对公关活动的重视也日益增强。公共关系的影响力将更加强大,将超越已往低层次运作的局限,在战略层面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它能够体现出更多的社会价值,不仅能为企业等社会组织协调关系、树立形象,更能为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多的工作,也能帮助建构国家的“软实力”,为国家协调公众关系、树立形象做出更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