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形象的形成有无目的性,可以把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一)无意想象
无意想象也称不随意想象,它是没有预定目的,在一定的刺激影响下,不由自主地引起的想象。例如,我们看到天上的云,不自觉地把它想象成蘑菇、大象、羊群等;我们看到窗上的冰霜,不自觉地把它想象成美丽的树林、陡峭的山峰等。
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情况。它是人在睡眠状态下的一种漫无目的、不由自主的奇异想象。在梦中,有时见到已故的亲人、昔日的朋友,体验到童年时代的激情,经历一些希奇古怪的事情。从梦境的内容看,它是过去经验的奇特组合。按照巴甫洛夫的解释,梦是人在睡眠时,大脑皮层产生一种弥漫性抑制,由于抑制发展不平衡,皮层的某些部位出现活跃状态,暂时神经联系以意想不到的方式重新组合而产生各种形象,就出现了梦。
(二)有意想象
有意想象也称随意想象,它是有预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
人在多数情况下,总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自觉地进行想象活动。例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完成某项学习任务,获得某些知识的想象;工程师和工人对建筑图纸的想象等。
对于有意想象,根据它的新形象的新颖性、独特性和创造性的不同,又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
1.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的描述或非语言(图样、图解、符号等)的描绘,在头脑中产生有关事物新形象的过程。例如,当我们读着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时,头脑中就会展现出一幅充满苍凉气氛的“秋暮羁旅图”,这就是再造想象。也就是说,人在阅读文艺作品、历史文献,工人看建筑或机械图纸,学生听教师对课文生动形象的描述时,头脑中出现的有关事物的形象,都属于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具有的特点是:再造想象中形成的新形象,只是对自己来说是新的,是根据别人的描述或制作的图表、模型等在头脑中再造出来的,因此,新颖性、独立性、创造性成分比较小;其次,再造想象形成的新形象差异较大,因为人们的经验、兴趣、爱好和能力不同,再造的形象也就不会相同。例如,某美术学院举行考试,题目是“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要求考生必须把这两句诗中的意境在画上确切地表现出来。结果,三名考生分别画了如下三幅画(见图5—2):
可见,每个考生都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经验、能力,按自己的方式再造出的新形象,他们的差异说明再造想象也有一定的创造性,但创造成分较低。
2.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在创造新产品、新技术、新作品时,人脑所构成的新事物的形象都是创造想象。它的特点是新颖、独创、奇特。
创造想象在人的实际创造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必要组成部分。科学领域里的一切发明,艺术领域里的一切典型形象,都必须首先在头脑中形成活动的最终或中间产品的模型,即进行创造想象。可见,创造想象是创造活动的必要环节。没有创造想象,创造活动就难以完成。
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既有异同,又有联系。
3.幻想
幻想是与个人愿望相联系并指向于未来事物的想象。它是个人对未来的希望与向往。例如,少年儿童幻想将来成为一名宇航员、航海家、医生、科学家等。
幻想也是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它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但它又不同于创造想象。幻想与创造想象既有异同,又有联系。
根据幻想的社会价值和有无实现的可能性,可以把幻想分为积极的幻想和消极的幻想。积极的幻想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并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实现可能的幻想,一般称为理想。例如,青少年想将来当教育家、科学家、艺术家,想为人类多作贡献,这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经个人努力能够实现的。理想是人前进的灯塔,能使人展望到未来美好的前景,激发人的信心和斗志,鼓舞人顽强地去克服困难。而消极的幻想是完全脱离客观现实的发展规律、毫无实现可能的幻想,一般称为空想。例如,有人幻想长生不老,到处寻找灵丹妙药;有的小学生看了神话小说,想学孙悟空七十二变,想修炼成仙等,这些都是不切实际的永远不能实现的。空想是一种无益幻想,它使人脱离现实,想人非非,往往把人引向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