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 经济发展的影响 利弊

2020-04-25 时事 39阅读
加速山区立体农业综合开发是我国政府支持保护农业发展,改善农业资源利用状况,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品竞争力,实现农业稳定发展的战略性政策措施。山区立体综合开发是实现山区环境、资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大战略。同时,山区又是我国国家生态经济建设的重点区域,山区生态环境脆弱。由于山区农业开发是一个整体性、关联性、动态性、战略性很强的系统工程,不能以过分消费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要把山区农业综合开发与促进山区生态建设结合起来。下面就围绕这些问题展开分析。
一、山区森林生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生态经济学理论认为,人类经济活动的实质是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与能量进行转化、加工为能满足人类需求的各种产品,这些产品通过人类生产与生活消耗之后,最终以废弃物形式返回到自然生态系统中。人类经济活动只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一段过程,它依赖于自然生态系统,同时又反作用于自然生态系统;一切经济活动乃至人类的活动都是依赖自然生态运行的基础进行的,经济发展过程一刻也离不开生态系统这个基础。
生态系统的作用可归结为提供资源与净化环境(污染)两大功能。没有生态系统这两大功能,经济社会发展无从谈起。生态与经济之间关系千丝万缕,错综复杂。二者是相辅相成,水乳交融,互创条件.。经济取之于自然而求得了发展,经济发展反之可以调控和协调自然力.如果人们过度地开发利用资源、污染环境,必然造成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甚至废灭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
二、森林生态系统是提供人类生存与发展基础的,是不可缺少与无法替代的
森林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具有与其它生态系统不可比拟的优势。森林生态系统具有结构的复性(统多层次、多水平、多类型)。系统具有空间优势——系统覆盖面广,占陆地总面积1/3;树高大,具有垂直空间和水平空间优势。系统具有种群优势——系统物质资源包括:乔、灌、草、苔藓、地衣,同时,还包括各种动物资源。因此,生态系统是物种基因库。系统时间优势------森林生长周期长,往往数十年或几百年,影响当代及几代人。森林生长周期长决定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和对环境的影响力。系统演替的优势----自我演替发展。系统高生产力优势---系统具有较高的生物生产力,受自然力影响大的特点——森林的生物量和干物质生产力大,单位干物质形成所需消耗的水分、养量大,具有巨大的伫水、储水的功能。
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特性决定森林生态系统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不可替代性。森林生态系统承担着优化环境与促进发展的双重使命。森林不仅具有经济功能,而且具有改善环境的功能,同时又是人类文化、游憩的场所,是生物物种资源的基因库,是生态系统平衡的保障,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优越性和功能特性决定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和对环境的影响力,决定在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中的不可替代性。
森林生态系统的在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中的重要作用决定它是社会经济系统发展的基础。森林生态系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由于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那么,森林生态系统当然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全世界由于生态破坏造成的直接和部分间接损失已占世界GDP的14%。研究结果证明,在当前大气Co2浓度增加的因素中,森林面积减少约占所有因素和作用的30%—50%。森林生态系统是控制全球变暖的缓冲器。研究结果证明,在当前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因素中,森林面积减少约占所有因素和作用的30%一50%。森林生态系统是防洪保土的根本。森林具有巨大的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同时,森林又具有巨大的水土保持功能。据研究,林地土地只要有1cM厚的枯枝落叶层,就可以使泥沙流失量减少94%。森林生态系统是防风固沙的屏障。在减轻自然灾害具有极大的作用。
生态与经济矛盾统一规律告诫我们,人类遵循生态经济规律,保护与建设好森林生态系统,就能使经济发展有保障基础。生态经济系统基本矛盾是:由于自然生态系统资源供给有限性与人类需求无限性的矛盾不断加剧之间的矛盾。生态经济学理论认为,生态与经济矛盾是对立统一的,生态
系统是经济的基础,它决定并制约经济活动;人类经济活动只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段过程,它依
赖于自然生态系统,同时又反作用于自然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必需遵循生态经济规律,保护与建设好森林生态系统,就能使经济发展有保障基础。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决定了林业可持续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森林可持续经营又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林业承担着优化环境与促进发展的双重使命,是实现环境与发展相统一的关键和纽带,在国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发展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命运和前途,更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
总之,森林生态系统是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森林生态系统不仅提供社会经济系统的物质基础,同时还能满足人类文化、健康和精神生活的高级需求。在净化空气、减轻和治理污染、优美环境、满足人类身心健康和精神享受的功能。
三、新时期搞好山区立体农业综合开发的几点认识
1、搞好山区综合开发重要性
农业综合开发是我国政府支持保护农业发展,改善农业资源利用状况,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品竞争力,实现农业稳定发展的战略性政策措施。根据国家农业经济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分为三类:一类是土地治理项目,包括中低产田改造、宜农荒土开垦、生态工程建设等;第二类是多种经济项目,包括种、养、加项目等;第三类是农业高新技术示范项目,包括生物、信息、材料等高新适用与先进技术。山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自然、经济、地域单元,山区的发展具有特定规律性。自然资源特点---自然资源丰富复杂多样;生态环境相对独立完整;地形地貌特殊;气候垂直差异变化大等。社会经济资源特点----山广人稀、交通不便;居民分散、经济落后、不便管理;农业生产稳定性差;林业是主导产业。山区综合开发的主要内容应该是:“改土、治水、植树、修路、办电”。具体包括:①以基本农田建设为前提,严格实行退耕还林(草),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②以优质林果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积极调整和优化山区产业和产品结构,不断增加山区群众的经济收入;(3)加强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山区生产、生活条件,保障山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④积极发展能够充分发挥山区资源优势,又能大量安排剩余劳动力就业的资源开发型和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加速山区产业化进程。
2、山区综合开发是实现山区环境、资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大战略
山区拥有丰富的自然、人文和旅游资源,同时又是纯天然食品、有机食品、生态产品、珍稀动植物、珍贵中草药材、天然矿泉水和生态产品等的主要产地,山区正在成为我国生态建设、森林旅游、生态产品等世界潮流趋势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
山区建设的成效如何,是关系福建农村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关键。实现山区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要充分利用山区丰富资源,使山区人民脱贫致富,促进山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福建是一个多山的省份,山地占45.79%.丘陵占43.45%,沿海平原岗地仅占10.76%。山区土地面积大、贫困农民多,经济建设、环境保护等都面临很多问题。应长期以来.由于交通、教育、科技等设施十分薄弱,山区经济相对落后。
要把山区综合开发与促进山区生态建设结合起来。山区又是生态环境脆弱地区,是国家生态经济建设的重点区域;不能以过分消费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山区开发是一个整体性、关联性、动态性、战略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山区森林生态系统自成体系,森林生态功能性很强;林业是山区的主导产业,又是保护生态环境的主体。作为森林生态经济系统中主体的森林,是自然环境及人类生存环境的绿色屏障,在自然环境保护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山区森林生态经济系统具有稳定性的一面,也有其脆弱性的一面,山区森林生态经济系统不可替代性是由森林对影响的影响和森林本身的优势决定的。
3、要正确处理山区农业综合开发与生态建设的关系
当前山区农业开发普遍存在问题有:一是,认识不够。把山区治理与开发割裂开来,只注重开发,不注重保护,只注重经济效益,不注重生态效益,只注重短期利益,不注意长远利益;二是,政策仍不到位。缺少吸引资金、科技上山的优惠政策;三是,科技注入不够。山区综合开发的科技含量以及科技投入明显偏低,不仅缺少专门人才,“科技兴山”项目模式不能得到有效推广应用。
山区综合开发指导思想应当是:遵守山区发展基本规律,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山区综合开发,追求区域社会发展全过程的资源、环境、社会的协调发展;以优化保护环境,提高农业生产力为根本出发点,坚持开发与治理相结合,正确处理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做到以开发促治理,以治理得开发,防止造成生态破坏为代价。
山区开发原则应该是:坚持系统统一性原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发挥山区森林生态经济系统整体、统一和综合功能。促进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统一;坚持系统集合性原则:以科技为先导,综合利用多学科成果的集成技术。搞好指导设计规划和山区开发;坚持系统相关性原则:协调山区农、林、牧、副、渔的发展关系。促进从单一产品结构向综合产品开发转化。处理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统一;|坚持系统层次性原则: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允许地区层次、产业层次差别的存在;坚持系统有序、可控性的原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开发与治理相结合。以开发促治理,以治理得开发。
四、积极促进山区立体农业综合开发与森林生态保护的平衡发展
(一)、加强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的总体规划
加强山区开发的总体规划是山区开发能够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是决定山区建设成败和速度快慢的核心所在。首先,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领导机构,负责综合规划、协调和管理工作。包括山区开发的方针、政策、规划、计划、设施、结构、体制等制定等,解决山区开发中长远利益与近期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脱节的问题。实施流域综合治理,实现资源最佳配置。其次,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以“改土、治水、植树、修路、通电”为目标,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第三,要调整山区经济结构,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提高林业、畜牧业和水产业在农业中的比例,提高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第三产业产值在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例;第四,要重视加强生物资源、环境资源的法律保护。
(二)、通过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协调生态与经济矛盾,促进可持续发展。
制度创新是调整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与人们消费方式的有效方法,可以促进实现人与自然的持续协调发展;制度创新可以调整社会再生产的分配过程,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再分配向有效资源利用的部门或产品的生产方向转移,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益;制度创新可以规范和约束人们的经济行为,保护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制度创新还可以加强对生态、环境等公共资源的产权界定,促进外部性内部化降低交易成本。
技术创新可以改善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供给能力;可以提高单位资源的效用满足度,力求创造每一份福利消耗尽可能少的资源,从而相对提高自然界的供给能力。技术创新还是促进自然更新与净化能力的提高的重要手段。
经济手段也是协调生态与经济矛盾的重要举措。第一,经济政策和法律保障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经济问题。第二,利用经济措施来加强生态建设,从财政、信贷、税收、价格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和扶持。第三,通过经济政策,制定建设森林生态经济资源的补偿机制,实现公益林与商品林分类经营。
〔三〕、要依靠科技,努力提高山区立体农业综合开发水平
依靠科技要坚持以小流域开发和治理为单元,综合应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及农艺措施,实行综合治理;要坚持集中连片建设,治一片、成一片、见效一片;要以科技为先导,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手段,充分利用各类资源,促进山区经济繁荣,提高山区人民生活水平。为此,必须组织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科技人员到农业综合开发项且区内,有计划地开展联合攻关,进行农业科技创新研究和技术推广;要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高标准、高科技、高效益、新机制”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组织引导农业科技企业进入园区,建立示范基地;要积极推广良种、节水灌溉、配方施肥、立体种植等新技术,积极推广各种立体种养模式;要加强对农民群众的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
(四)、要积极推进山区和沿海地区间经济协作
要从经济整体发展战略出发,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支持山区、发展山区。要把研究和制订山梅协作的发展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要制定促进山区资金、技术、管理、信息等要素的合理流动的优惠政策,相应配套的法律、法规,健全山海协作的宏观调控体系,使山海协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要加强组织制度创新,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农业综合开发机制,促进工程建设与组织建设相结合。在项目立项上、项目组织实施上、项目管护上要引入竞争机制。建立一个公开、公平、合理的竞争权制,有利于降低项目成本、提高项目建设质量。要强化政策及利益驱动机制,积极推广产权制度改革,采取政策引导、利益诱导,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采用拍卖、承包、股份合作、租赁等多种形式,明确所有者、经营者的权利和责任等办法。
作者简介:林国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福建省庭院经济学会常务理事;黄金芳,高级农艺师,福建省农学会庭圆经济分会会长。
联系电话:黄金芳,(0591)3324083;林国华,(0591)7530950; e-mail:lghlin@163.com
注:本文已发表于《立体农业与庭院经济》——全国立体农业与庭院经济学术讨论会文集。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