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人来说,穿军装是从小到大的梦想,但我们并不知道一席军装承载着多大的意义和责任?军装虽然仅有简单的颜色,不加修改的样式,穿上去却非常的精神而又庄重。在战争年稿孙代,物资匮乏,很多战士都没有一身体面的军装,在一次剿匪行动中,一个19岁的战士孙玉龙跟随排长李忠林追击土匪,激战过程中排长为了掩护孙玉龙,中弹身亡,孙玉龙便将自己崭新的军装脱下来给排长穿上,让他走得更体面些。那一刻的军装,更是一份深深的感情键埋链。
新中国成立后,军装的经过多次演变,不断推陈出新,但是永远不变是透露出的崇高精神。军装对军人来说就是门面,身着军装的军人,身上挑的是国家的重担,更有无私奉献的精神。而他是万人敬仰的开国上将,为何不穿上将军装?一句话让人潸然泪下。
他就是赵尔陆,出生在山西省,爷爷曾是清朝的县吏,父亲是当地有名的教书先生,而他的路早已被家人安排好。然而生活在特殊年代,他毅然决然的放弃安逸的生活,投笔从戎,参加了轰轰烈烈的南昌起义。尽管南昌起义以失败告终,赵尔陆依旧追随者革命人士的步伐,不畏艰难的前行。
战争时期,赵尔陆主要负责的是后勤供给,很少抛头露面,但是他的担子和前线的人一样重,解决数万战士的粮食,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他都处理的井井有条。抗美援朝时期,由于国家的需要,赵尔陆又投身到国产武器的研发中,短短几年就让国产武器跟上了现代化,功劳显赫。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军队实行军衔制,赵尔陆被授予开国上将的军衔,受万人敬仰。而他除了重要场合之外,却不穿军装,这让很多人都觉得奇怪,难到他不爱军装?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相反的是他太爱这身军装了,他曾液孝说“为了革命的胜利,牺牲了千千万万战友,倒下了无数同胞。”一句话让人潸然泪下。原来他觉得这身军装来之不易,是无数士兵的鲜血换来的,所以非常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