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中国的历史年数,要说上下五千年?那真正从开朝建国,总共是多少年呢?

2021-11-08 文化 285阅读
黄河史前文化为在黄河中、下游繁荣的古代文明。从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经龙山文化、发展为夏、商、周的青铜器文化。
裴李岗文化
(纪元前7000?~纪元前5000?)
代表遗迹は河南省新郑県裴李岗。円形・方形の竖穴式住居に暮らし、粟作などの畑作农业が行われていた。艶出しした红褐色の陶器や磨制石器などを特色とする。
老官台文化
(纪元前6000?~纪元前5000?)
代表遗迹は陕西省华県老官台。円形の竖穴式住居に暮らし、粟作などの畑作农业が行われていた。暗红色の夹砂陶を
传说时代(又作传疑时代)是指依靠口耳相传所描述的远古历史时代,是中国地区古代传说和神话的一部份。在文字记载出现之前,历史靠世世代代的口述而流传。这些内容到后来才被文字记录下来,成为文献中的古史传说。中国古代文献里有丰富的古史传说内容,从中可看出中国原始时代大概的社会面貌和发展变化。
战国时代的人对於中国原始时代的社会情况有许多思考。屈原《天问》:「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后面又问,有位名叫女歧的神女,没有匹配,为什麼能有9个儿子?相传人是由女娲用黄土和泥捏出来的,那麼女娲之身又是谁做的呢?从这些问题中可以看出,关於人类起源的思考,已经包括进了相当份量的古史传说内容。
传说中的远古先民生活
关於远古先民的生活情况,古史传说中有一些正确的揣测。《韩非子·五蠹》篇提到的有巢氏、燧人氏的情况和中国旧石器时代的情况是符合的。
传说中的古代社会
关於古代社会情况,《吕氏春秋·恃君》说:「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无进退揖让之礼。」《礼记·礼运》说:「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皮。」这些记载对於说明传说时代的情况十分宝贵。
传说中的古代社会发展
伏羲像(西汉卜千秋墓壁画)传说时代的社会发展,古人曾用「大同」、「小康」加以比较说明。传说时代的「大同」之世,「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恶其不出於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大同」之世是传说中的没有阶级和剥削的时代。其后便进入「小康」之世,这时,「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服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礼记·礼运》)。显然是由原始时代向阶级社会过渡时期社会情况的反映。
传说时代的人物
黄帝像传说时代里有许多著名人物,如黄帝、炎帝、帝喾、尧、舜、禹等,他们常处於半神半人状态,应是当时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中国古代传说里尽管有后人不断加工的成份和神话内容,也有后人的臆想和迷信,但在反映原始社会的某些特点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是接近於历史真实的。
三皇五帝,是中国在夏朝以前出现在传说中的「帝王」。现在看来,他们都是部落首领,由於实力强大而成为部落联盟的领导者。基本上,无论是按照神话传说,还是史书的记载,都认为三皇所处的年代早於五帝的年代。但是不同史家对「三皇五帝」都有不同的定义。三皇有五说,五帝也有五说。
现在对於这一时期历史的认识存在很多争议,但是这一时期中国处於原始社会基本上是没有争议的。由於对这一历史时期现存的资料大多和神话传说纠缠在一起,许多事情很难判断真伪。基於史料,现在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是:
最早黄河流域有一个姬姓部落,首领是黄帝。这个部落大约活动於陕西中部地区,主要从事农业劳动。附近还有一个以炎帝为首的姜姓部落,双方经常发生摩擦。两大部落终於爆发了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并且结为联盟。最后,黄帝又收复了周边各个部落。汉族的主体华夏族就是由此产生的。现在的中国人称自己是「炎黄子孙」也是来自於此。
夏朝(约为前2000年—约前1600年),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朝代。史书记载夏朝有万国, 所以一般认为夏朝是一个部落联盟形式的国家(大陆马克思主义史学则认为,夏朝是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文物(公元前1600年以前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 所以其文化/文明程度高於新石器晚期文化。但是由於迄今为止,在考古学上还没有找到夏朝存在的文字依据(最早的文字记载出於西周初期),因此,其真实存在性没有得到正式确认。但是也不能否认夏朝的存在, 因为如果当时的文字书写在一些不易保存的物品上, 流传不下来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商朝的存在也是因为甲骨和青铜器是容易保存的物品才得以证实. 史书记载「禹时五星累累如贯珠,炳炳若连璧。」经过全面计算,公元前1953年2月26日有一次很好的五星聚会,这可以作为估定夏代年代的参考。
根据史书记载,夏朝是禹的儿子启建立的国家。夏禹传子代替了以前的禅让制度,由禅让制变成王位的世袭制。夏朝共传13代,16王(一说14代、17王,主要是大禹是君主还是部落联盟首领有争议的问题),约400年,后为商朝所灭。
按照考古学的标准,夏朝的真实存在性不能确认,或者说,在有力的文物出土之前(如证明商朝存在的甲骨文),学术上不承认夏朝的存在,夏朝的存在仅现於后人的记录或者杜撰。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以及当代中国的某些学者眼里,没有文字考古实物的夏朝当作是历史上存在过的,从考古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不严谨的。可是另一批西方历史学家又多次批评中国历史、考古学界的疑古情绪过於严重导致对传说和神话的历史学价值发掘不够。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玮璋教授所说,由於流传至今有关夏朝的史料十分匮乏,所以历史上是否有夏朝存在,曾被许多人怀疑。但是《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的夏代世系与该书《殷本纪》中记的商代世系一样明确,商代世系在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得到证实,因此《史记·夏本纪》中所记的夏代世系被多数学者认为是可信的,而商代在此之前则和夏代一样是不被主流看法接受的。这样,在考古学家对安阳殷墟、郑州商城等商代的物质文化遗存有了进一步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夏文化探索的研究课题,希望用考古手段去找到夏代的物质文化遗存,进而恢复夏代历史。
目前在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发现了距今3600年宫城,面积达10.8万平方米(比附近的偃师商代都城面积要大很多),还发现了距今3700年的车辙,已确认是夏朝时代的文物。中国政府已专门拨款进行夏商周断代工程,对夏朝的研究力度正在加大。学术界对二里头文化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二里头文化一至四期都是夏朝文物,发现的宫城就是夏都;另一种认为一二期是夏朝文物、三四期是商朝文物,所以发现的宫城是商都。由於迄今为止夏朝都城的考古实据尚未得到充分确认,所以夏朝的存在暂时只能靠古代文献来证明。
龙山文化的蛋壳高柄杯,1976年山东诸城呈子遗址出土以徐旭生为代表的古史学家依据文献资料,提出有两个地区可能是夏人的活动地区:一个是河南西部嵩山附近的登封、禹县和洛阳平原;一是山西南部的汾水下游地区。因为传说中夏代的都邑和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大多同这两个地区有关。1959年开始「夏墟」调查,拉开了夏文化探索的序幕。四十年来在豫西、晋南开展了一系列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使夏文化探索的目标逐渐缩小。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以偃师二里头遗址命名的二里头文化(包括二里头类型和东下冯类型)和豫西地区的龙山文化是探索夏文化的主要对象,并对夏文化问题发表了各种看法。惟因缺乏文字等直接证据,目前学术界对哪种遗存是夏代文化还没有形成共识。但是无论是豫西地区的龙山文化还是二里头文化,均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资料,它为最终解决这个问题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