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企业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存在什么问题

2020-04-26 时事 186阅读
  1. 企业文化缺乏鲜明的个性 
    企业文化能够产生凝聚力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它的独特性。当然,优秀的企业文化在许多方面具有共性,但更突出的是它的独到之处,是它所代表的企业独有的特征。我国大多数企业文化似曾相识,具有鲜明个性的寥寥无几,究其原因,一是企业领导者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不明确,盲目照搬照抄;二是企业文化建设目标未建立在对企业现有状况正确判断的基础之上。例如当前很多的国有企业都呈现出一种“宣传部”式企业文化。这种企业因为管理层变动比较频繁,为了突出政治,凑形势,不断突出各种时事政策,以这种方式进行的企业文化建设,往往热点很多,重点没有。另外还有企业文化内容政治化,突出表现在将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混为一谈,以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来全盘替代企业文化建设。

  2. 企业文化建设流于形式 
    很多企业家并不明白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没有实实在在地将企业文化建设置于企业经营的战略高度,仅仅是为了装扮门面,或为了赶时髦,热衷于作表面文章,提出几个口号,张贴几条标语,定个条例,写一曲厂歌,定一个标志,统一公司服装,再搞一些文艺体育活动,认为这样就完成了企业的文化建设。并没有将在市场条件下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竞争文化作为能促进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思想,而仅仅作为一种面纱来对待。这就是相当多企业文化建设形式上热火,收效却甚微的主要原因。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很多人对企业文化的认识过于狭义,认为只是一些文娱、体育活动,把企业的文娱体育活动开展好了,就是建立了企业文化;有的把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完全等同;有的则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凡此种种,都是对企业文化的狭隘理解,偏离了企业文化的本质。

  3. 企业文化不被广大员工所认同 
    企业文化应该是被整个企业,上到企业家,下到普通员工乃至企业临时聘用人员所接受的文化。但在当时很多企业里,企业文化都是“老板式”的企业文化。这里的“老板”不仅仅特指私营或民营企业业主,也泛指集体或国有企业中的“灵魂人物”,这些老板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作用突出,由此形成了一些不好的症状,诸如老板的个性即企业的个性,老板的个性倾向与个性心理特征决定着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还有的企业文化构建适应的对象是老板的意志而非市场的意志。这样就扭曲了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使企业文化建设既缺乏稳定性也缺乏系统性。这些企业文化表现出一种浓厚的“人治”色彩。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